君子樂育才

廖伊曼跨國辦學記

華商教育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廖伊曼回憶自己2001年報考大學,說當時自己首選中大商學院。「當年大家都認同,想在香港讀商科,中大是上佳的選擇。倘若能在香港取得本科學位,再到外國唸個碩士,這樣的組合簡直能在職場所向無敵。」

一如計劃,廖伊曼在中大完成本科課程後,隨即負笈英國進修碩士,其後回港在一家公司從事市場研究約兩年,正值父親廖榕就博士在家鄉廣州興建民辦大學,她也很自然跟隨腳步踏入教育行業。

她由低做起,邊做邊學,漸漸涉足財務、採購、人事等校內各行政部門,待逐漸熟悉集團內部各板塊運作後,她開始替華商教育集團拓展辦學業務。

「我爸爸自2003年起陸續在內地創辦民辦本科大學,涵蓋高等和職業教育,打下扎實的根基。我也意識到在內地辦學非常有意思且有意義,因而愈發衷心喜歡教育這行業。從2013年開始,有感內地對不同層次的高質素教育有迫切需求,我們便著手籌辦幼儿教育、基礎教育、旅遊教育、教育科技、老年教育等,同時在澳洲、新加坡等多國辦學。」

為培養更多具國際視野的人才,廖伊曼積極推動和革新國際化辦學模式,為學生設計別出心裁的國際課程。「比如環球嵌入式課程( Global Immersion Programme )給我們的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國際化的海外學習體驗和實踐機會,學生可以在一年級到新加坡校區學習和交流,第二年可到香港或澳洲墨爾本等校區,深度體驗各處風土人情,提升外語能力,增進見識與膽量。」

當問及過去十五年辦學遇過的難關時,她淡然答道:「創業難免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力求在難題中尋找新機遇,迎接新挑戰。例如我們作為中國民辦教育集團到澳洲開學校,挑戰甚大,也遇到很多困難,幸好遇上合適的團隊,儘管在疫情之下也能為內地學生創造國際化教育體驗。」她續說:「找對方向,再夥拍合適的團隊,事情的成功率就能大大增加!」

她解釋在內地創業的好處:「有非常多詳細的政策和規定指引,讓我們知道甚麼可做、哪些機會可用。像今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我研讀多遍,發現裏面機會處處。例如它配合國家的數字化轉型,提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們正積極回應,與龍頭企業聯建特色專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成為高質量複合型人才。」

去年9月,華商旗下的大灣區商學院正式成立,同樣是緊隨國家發展步伐。廖伊曼期望它充當「超級橋樑」,在大灣區商學院校長陳志輝教授的帶領下,與灣區眾多學府及公私營機構結盟,提供灣區各方面資訊與協助,成為協調各界、滙聚人才、集思廣益的平臺,為整個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出謀獻策。

廖伊曼也留意到,母校現時的世界排名位列前茅,而且除了商科之外,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等學科也成為學子趨之若鶩的新「神科」,緊貼時代脈搏。「一個地方的發展靠的是人才,而我相信中大能培養更多對香港及灣區有貢獻的高端人才,孕育愈來愈多創業獨角獸,這些都令我身為中大校友感到無比自豪,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回饋母校。」

相片提供 / 廖伊曼
/ 傳訊及公共關係處編輯團隊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