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激發創新潛能 創造商機

中大舉辦首屆創新高峰會 撮合發明家與投資者

中大一直致力將學術研究,轉化為造福社會的技術和產品。有見及此,中大創新有限公司及研究與知識轉移服務處4月25日合辦首屆中大創新高峰會,並以「洞察創新 激發無限潛能」為題,為創投商界和學者搭建交流平台。

與商業世界銜接

高峰會在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中大副校長(研究)岑美霞教授透過預錄的歡迎詞表示,峰會旨在加強初創公司與投資界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她表示,中大創新成立短短數月,已靠中大研究人員的「驕人成就」吸引不少投資夥伴。她對此感到驕傲,並期待未來看到更多研究成果獲大眾認可。

中大校董會副主席兼中大創新主席陳德霖博士隨後發言,並表示:「這批傑出學者和企業家甚有潛質,中大創新也努力為他們建立更好的環境,讓他們的科研成果與商業世界銜接,成果也有目共睹。」陳博士表示,中大創新透過設立聯合投資平台,邀得一批經驗豐富的投資夥伴,他們帶來的人脈和資源,大大增強了大學的創業生態系統。

自去年9月成立以來,中大創新一直看準大學中有發展空間的初創公司,並致力為它們提供早期融資和各方面支援。中大創新亦於儀式上正式宣佈與多間企業合作。中大創新較早時與九家新投資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有限公司、海闊天空創投、中金國際、戈壁大灣區、鷹君集團、香港英諾天使投資有限公司、李錦記集團有限公司、匡博創投以及永時創投。

跳出學術框架 探索商業領域

高峰會吸引不少初創企業參與,當中有不少由中大教授創辦,他們希望將畢生研究成果,帶給社會各階層。有部分教授經過多年實踐,已成為知識轉移的老手,他們在一場圓桌討論中暢談成立初創公司的經驗,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獲邀分享專業知識的嘉賓,包括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以及安眺科技業務發展總監侯天豪,他們代表的團隊皆為「產學研1+計劃」(RAISe+)首批申請者,項目一旦獲選,政府會提供高達一億港元的資助。

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也獲邀參與圓桌討論,他強調參與競逐的團隊既需要懂研究,又需要有點商業頭腦。「將學術團隊轉化為商業團隊,難乎其難。因此,我們需要思想一致的教授,組成核心團隊共同努力,否則我們只會失敗。」他強調許多同行已有多年經驗,「不過我們也需要培養一班年輕成員,尤其是我們的博士生,因為他們有勇氣跳出學術框架,探索商業領域的可能。」

工程學院院長曾漢奇教授身為首位獲RAISe+計劃評審委員會邀請面試的學者,對過程有獨到見解。他認為評審委員會由各行各業的代表組成,溝通上自然有困難。「他們擁有的詞彙,擁有的背景知識和你截然不同,你認為自己的答案非常顯淺,聽者卻可能摸不着頭腦。」

卓敏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教授劉雲輝強調,初創企業家必須對自己的研究項目有信心,「無論你如何準備,有些問題都會超出意料之外。但無論如何,你必須保持信念,相信自己最終會創造出一間『獨角獸公司』。」

當日在場的研究與知識轉移服務處創業項目加速總監劉楚儒博士,被問到他所代表的部門如何能幫助這些初創公司與商業世界接軌。「我們與投資者和商業夥伴有良好關係。我們明白,商業談判有時會面對很多挑戰,很容易一籌莫展。我們可以成為橋樑和中間人,各位初創企業家也可以通過我們,與投資者打交道。」

公諸於世

圓桌討論結束後,部分投資者留步參與知識交流環節。十多家源自中大的初創公司向這些投資者展示他們的科研成果,有公司推廣微核糖核酸療法,也有企業介紹新研發的外肌肉器械。這些學者期望研究成果能改變世界,而在場的企業代表也細心聆聽,希望發掘出有潛質的產品和技術。

中大創新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伍心妍致辭時說:「每一間公司都代表一種機遇,它們的研究不僅能帶來經濟回報,還能造福社會。中大創新不斷努力,將這些傑出科研項目公諸於世,讓這些初創企業充分發揮潛能。」

文/Chamois Chui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