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歡迎閱覽第七十二期《走進中大》。

10月17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校紀念日,在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去回顧歷代中大人在這60多年來對教研卓越的不懈追求而創下的優秀成就,同時亦把握機會,深思前行,籌劃宏圖,讓中大在全球高等教育保持領導地位,竭力透過教育、研究及社會參與,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在慶祝創校周年紀念之際,我們迎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大於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再創輝煌,躍居全球第41位,較去年上升三位,創下中大自該排名榜推出以來的最佳成績。如此佳績是全體員生和校友共同努力的成果,反映中大在教學、研究及國際化方面持續進步,連續十年穩居全球百大之列,足證我們在的國際領先地位。隨着大學全新五年策略計劃《中大2026–2030》即將推出,我們將在穩固基礎上砥礪前行,勇敢迎向挑戰,實踐大學使命。我們將繼續致力培育具備全球視野的未來領袖,創造卓越的學術成就,積極貢獻社會。

中大於2026年THE世界大學排名躍居全球第41位,創下歷年最佳成績。

中大資訊日

10月11日,中大在校園舉行「本科入學資訊日2025」(「中大資訊日2025」),吸引近6萬人前來了解中大教育的獨特之處。「中大資訊日2025」是大學的年度盛事,廣邀有意入讀中大的學生、家長、教師及公眾人士到來認識我們多元化的學術課程,並感受充滿特色的書院文化。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一起追夢」,代表着我們鼓勵年輕人勇敢追求夢想,實踐抱負。入學講座、互動答問環節、諮詢攤位及導賞活動等多項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參加者體驗具中大特色的全人教育,並探索我們充滿活力的多元文化校園。

「中大資訊日2025」吸引近6萬人前來校園了解中大教育的獨特之處。

鄉村振興研討會

我很高興能參與月初由中大學建築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及無止橋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研討會2025」。這項活動既具學術意義,又能啟發參加者如何為城鄉發展帶來變革。承蒙合辦單位、合作夥伴及贊助機構的鼎力支持,研討會得以圓滿舉行,讓來自全球各地逾300位學者與業界代表齊集中大,透過一系列精彩節目,包括主題演講、圓桌會議、專題討論,以及實地工作坊與生態考察,展現不同地域的代表對促進城鄉共融的共同承諾。衷心感謝專程蒞臨為研討會主持開幕典禮的多位嘉賓,以及在活動期間分享真知灼見和專業知識的領袖與學者。

「鄉村振興研討會2025」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左起)香港理工大學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及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鄉郊保育辦公室總監鄧文彬教授、無止橋慈善基金主席黃錦星教授、中大建築學院教授兼城鄉復育與可持續地方營造研究中心總監鍾宏亮教授、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教授、中大校董會委員兼建築學院前院長陳丙驊教授、社會科學院院長兼新聞與傳播學院偉倫講座教授馮應謙教授、中大建築學院院長Peter Ferretto教授、清華大學鄉村建設研究院副院長及建築學院長聘副教授張弘副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兼主動式建築國家聯盟委員會主席宋曄皓教授。

《香港2030+:邁向2030的規劃願景與策略》為未來城市發展訂定方向,北部都會區將成為本港長遠發展的重要亮點。要實現這個願景,必須制定有效的城鄉共融策略,並透過跨界協作把計劃落實。研討會讓全球學者、業界及公眾持份者進行建設性對話,共同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涉及平衡都市發展與生態保育的目標,與中大「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使命互相呼應,中大有幸能與合作夥伴攜手為全球學者、業界人士及公眾持份者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討經濟進步與環境保護如何相輔相成、共生共榮。是次研討會成果甚豐,不但激發參加者發揮創新思維,為共創未來貢獻良策,更鼓勵我們化構想為行動,共同應對本港複雜的城鄉共融挑戰,讓城市創新與鄉村活力和諧並存。

歡度佳節

本月初,我獲邀參加中大內地本科生聯合會(MUA)的中秋園遊活動,與來自內地、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學生一邊賞月、一邊歡度中秋佳節,共慶良辰。師長與同學們之間的親切互動,體現中大崇尚多元共融的精神。謹此感謝MUA籌辦這場有趣的活動,讓不同背景的中大成員建立深厚情誼,在校園中感受家的感覺。

中大內地本科生聯合會主辦的中秋園遊會設有由中大書院及學生組織主持的活動攤位。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園遊會上與學生互動。
內地學生樂隊及本地樂手為園遊會擔任表演嘉賓。
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前中)與教職員和同學們一起欣賞學生樂隊表演。

敬悼楊振寧教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2025年10月18日,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楊振寧教授與世長辭,中大同仁深表哀悼。楊教授是舉世知名的理論物理學大師,是無數科學家景仰的泰斗,畢生貢獻學術,在物理學領域成就超卓,對中大學術發展更是貢獻良多,對中大師生,特別是年輕後輩關懷備至,總是循循善誘、傾囊相授。對大學社群而言,我們不僅失去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更痛失了一位深受中大人敬重的良師。楊教授的離去對全球學術界的重大損失,但他留下的學術寶庫,將會繼續啟迪後人追求理論物理學的真諦。在此悲痛時刻,我們謹向楊教授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並對他的卓越貢獻表達崇高敬意。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盧煜明教授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