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歡迎閱覽第六十八期《走進中大》。

2025年7月1日,中大成員齊集本部校園,舉行升旗儀式,熱烈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我很高興能與校董會成員、中大員生、校友和各界友好共同慶祝這個重要時刻,回顧香港回歸祖國28年來的豐盛旅程。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同時與世界保持緊密聯繫,深信未來即使面對任何挑戰,香港依然會奮力前進,抓緊機遇,持續在科技和產業創新方面取得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為國家現代化及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25年7月1日,中大舉行升旗儀式,熱烈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

同日,特區政府公布2025年授勳及委任太平紳士名單,多位中大成員因對社會各界作出重大貢獻而獲嘉許,當中包括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教授,憑藉其對推動本港創科發展的傑出貢獻而獲頒銀紫荊星章;校董會成員黃克強先生因對香港創科生態圈建樹良多而獲頒銅紫荊星章;校董會成員黃汝榮先生憑藉對公共服務的出色貢獻而獲頒榮譽勳章(請參閱本期快訊新知內關於中大成員獲頒勳銜及委任為太平紳士的報道)。這些嘉許充份肯定了中大領導層的能力以及大學社群積極回饋社會的貢獻。我衷心祝賀所有受勳及獲委任人士,感謝他們對社會發展不遺餘力,並祝願他們再創輝煌。

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教授(中),憑藉其對推動本港創科發展的傑出貢獻而獲頒銀紫荊星章。校董會成員黃克強先生(左)因對香港創科生態圈建樹良多而獲頒銅紫荊星章。校董會成員黃汝榮先生(右)憑藉對公共服務的出色貢獻而獲頒榮譽勳章。

向榮譽院士致敬

中大於六月底舉行榮譽院士頒授典禮,程伯中教授、梁美芬教授及胡定旭教授獲頒授榮譽院士銜,以表彰他們在所屬專業領域的優秀成就及對社會的卓越建樹,並感謝他們致力推動中大成為亞太區以至其他地區首屈一指的高等院校。三位傑出人士實至名歸,我謹此對他們送上誠摯祝賀,並向他們對中大、教育界及本港社會的無私奉獻表達崇高敬意。

中大舉行第23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

可持續發展傑出講座2025

中大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地區分會(SDSN香港)的協辦機構,日前與澳洲駐香港總領事館合辦「可持續發展傑出講座2025」。這次合作彰顯了我們對推動聯合國所訂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共同承諾。今年,我們很榮幸邀請澳洲國立大學芬納環境與社會學院特聘教授白雪梅教授,以「城市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變革動力」為題,以城市政策規劃專家的身份,分享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獨特見解。白教授的演講生動豐富,且富有啟發性,讓中大員生了解到城市在面對全球挑戰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演變的角色。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迫在眉睫,這個議題值得我們所有人關注與探討,白教授的演說可說正合時宜。中大是首家就實現碳中和訂立明確路徑的本地大學,我們將繼續與全球夥伴攜手合作,推進香港以至全球層面的可持續發展。

右起:中大副校長(研究)岑美霞教授、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白雪梅教授、澳洲駐香港及澳門署理總領事Alistair McEachern先生,以及中大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主任(教育)戴沛權教授合照。

難忘時刻

對中大社群而言,2025年6月28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在這天,中大校友會聯會為響應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讓500名中大員工、學生和校友於線上、線下聚首一堂,共同創造最多人同時完成一套健身訓練動作的健力士世界紀錄,彰顯中大人團結向上的精神。由衷感謝校友會聯會和每一位參與者的全情參與,令我們能夠締造歷史,共同打破世界紀錄。這項壯舉不但象徵我們對推廣健身的共同承諾,更體現中大人精誠團結,互勵互勉,同心合力迎向挑戰的精神。

中大成員共同創造最多人同時完成一套健身訓練動作的世界紀錄。

十年成果

本月初,我到上海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該獎項於2016年由一群熱心的科學家和企業家發起,旨在表彰大中華地區為全球科學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我非常榮幸能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首屆得主。過去十年,這個備受尊崇的獎項致力弘揚科學精神,鼓勵更多青年投身科學研究和創新事業。大獎的十周年慶典今年七月在上海展開,十月將移師香港舉行。我很榮幸能擔任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周香港區籌備委員會的聯合主席。我們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由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全球專家主持的講座、主題峰會及頒獎典禮等,讓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跨學科、跨地域的知識交流。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也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我熱切期待十月在香港舉行的科學盛會,並與全球同儕一起為科學發展譜寫未來。

暑假將至,希望大家會趁假期稍作休息。《走進中大》亦將跟大家小別數星期。謹祝大家有個愉快的暑假。我期待在九月的《走進中大》以新面貌跟大家分享更多有趣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盧煜明教授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