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知識傳遞 無遠弗屆

中大圖書館和出版社合力開啟知識大門

「知識無價,免費獲取」。「開讀」先導計劃盛載這份理念,在今年7月舉辦的香港書展上推出九本中文圖書,免費開放予公眾閲讀和下載。計劃首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中大出版社)率先推出三本關於儒家哲學、環境史及華南探索的新書,在開讀網站上供免費閲覽之餘,也讓喜歡翻閲紙本的讀者在書展上購買實體書。

開讀計劃由中大、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大學三間高等院校的圖書館與出版社發起,旨在開放學術成果、創建健康公平的知識傳播生態。中大圖書館館長文奈爾最近接受《走進中大》訪問,他說:「我們希望促進知識傳播,讓大眾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認識學者的研究成果。」

中大圖書館學術傳播組主管傅麗芬博士、館長文奈爾和研究及學習支援主管高宇(左起)

中大出版社推出的首批開放取用圖書包括《從宋明理學到當代新儒家》、《人民的西湖:毛澤東時代的宣傳、自然與能動性(1949–1976)》和《踏跡尋中:四十年華南田野之旅》。受制於傳統的圖書發行和銷售模式,海外華文讀者購買優質中文書甚為困難。香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連接內地和全球市場,是個能把知識帶到世界的理想之地。文奈爾解釋說:「一直以來,開放取用的中文學術專著數目不多。『開讀』針對現有的不足,並憑藉三方院校合作,深化計劃的影響力,讓更多讀者受惠。」

中大出版社作為『開讀』的發起機構之一,多年來致力展示其強項,出版豐富多樣的作品。計劃自7月17日推出後,受到各界讀者稱讚和肯定。出版社社長甘琦說:「我們希望能和更多讀者分享中大學者的研究成果。不少讀者在社交媒體留言讚揚出版社和圖書館嘉惠學林,展現了大學的學術優勢。計劃公佈首月,開讀網頁已有26.3萬瀏覽量,到訪人次超過9.7萬,讀者遍佈100多個海外地區。」

今年年底,計劃將迎來第二批開放取用的圖書。文奈爾表示,中大歡迎有意合作的機構加入計劃;「有内地的合作夥伴表示對這計劃感興趣。我們樂意與其他高等教育院校合作,攜手推動學界積極參與全球知識開放運動。」

推動開放取用政策

開放取用讓普羅大眾受惠,也有助建立良好的研究生態。除了開讀計劃,中大四年前推出「開放取用出版計劃」,以轉換協議提高研究成果的透明度。中大圖書館與JULAC大學圖書館合作,並在與不同出版商的協商中不遺餘力。學術傳播組主管傅麗芬博士說:「最初,我們只與兩家出版商達成開放取用協議。計劃現時進入第四年,數字增長至23家。」

中大圖書館研究及學習支援主管高宇補充道:「開放取用協助研究人員以研究成果改變世界。我們與其他國際一流學府目標一致,積極響應全球學術發展方向。」

然而,開放取用難免會引起學術倫理和資料洩漏等議題。中大圖書館對此十分重視,亦強調會為用家提供使用守則和指引。高宇說:「圖書館指引會列明學術誠信的重要,並提供避免掠奪性期刊的方法。」

研究數據為院校卓越研究的寶貴資產。因應此原則,圖書館推出數據推廣大使計劃,在中大八所學院中推廣研究數據管理。文奈爾強調,研究數據的開放並非意味着損害私隱安全。他解釋:「數據只會在有需要及恰當的情況下開放取用。再者,我們會釐清研究數據的來源,確保數據可靠、真確。」

在人工智能發展蓬勃的世代,開放研究有助建立健康、可信賴的研究環境。圖書館將在新學期舉辦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坊,讓學生認識相關科技,並以負責任的態度使用它們。

中大出版社社長甘琦

敞開知識之門

中大致力在推廣學術知識和保護學術版權之間取得平衡;開讀計劃的書籍皆為「共享創意」授權條款特許的作品。甘琦說:「正如鄭宗義教授曾説:『學術知識應有版權,亦應是天下公器』。我期望更多出版社、圖書館、學者、政府部門合力支持知識開放,令全球讀者受惠。」

文/Gillian Cheng
LCT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