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淬煉鑄芳華

殷巧兒念茲在茲 貢獻母校近60載

中大2023年迎來甲子之喜,出任60周年校慶督導委員會主席的殷巧兒(69聯合英文/72教育學院英文),帶領大學舉辦近130項活動,共慶鑽禧。殷巧兒大學畢業後擔任中學教師及副校長,1976至1995年任職香港電台,其間出任教育電視總監,曾主持電視校際問答節目《溫故知新》,編導過《鏗鏘集》等節目,也是資深演員。

她服務社會不遺餘力,而且積極參與大學事務,2005年獲中大頒發榮譽院士,歷任三屆中大校友評議會主席,現為中大校董、聯合書院校董會主席。她說:「中大是我第二個家,只要母校需要我,我就會義不容辭。」

青蔥歲月 志向萌芽

眼前的殷巧兒身穿筆直的西裝外套,外套兩邊衣領分別扣上中大和60周年校慶徽章。她的大學生活在半山般咸道校舍度過,曾參與聯合書院學生會,又投入辦劇社及大專戲劇活動,1966年獲時任院長鄭棟材教授邀請,擔任十周年院慶餐舞會主席,在希爾頓酒店舉行書院首次大型餐舞會,她當年只是大學二年級生,餐舞會委員會還有同級的顧爾言、馮祿德和許冠文。

「我、馮祿德和顧爾言都喜歡戲劇。當年般咸道校舍雖然狹小,我們在簡陋的舞台上排演話劇,不亦樂乎。大家都投入書院生活,書院要舉行院慶餐舞會,我們也樂意支持。」籌備了幾個月,他們把餐舞會辦得有聲有色。數十年後,他們在聯合書院50周年金禧院慶話劇粉墨登場,殷巧兒擔任院慶話劇籌委會主席。她和馮祿德亦有合作呈獻中大40周年話劇《中大人家》。

1966年,聯合書院於中環希爾頓酒店舉辦十周年院慶餐舞會,當時由殷巧兒擔任餐舞會主席,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左起:時任院長鄭棟材教授、殷巧兒及溤秉芬爵士(校友事務處提供)
殷巧兒醉心演戲,學生時期出任聯合書院劇社主席,曾參演多齣戲劇,例如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蠢貨》(左圖)及曹禺的喜劇《正在想》(聯合書院提供)

戲如人生,製作和演出戲劇可培養合作精神,分析劇本、揣摩角色性格有助於拓展思維和人際溝通。演戲經驗令她在教育、傳媒和公共服務領域游刃有餘。「我感激中大對我的栽培,給予我不少機會探索。我有幸遇上良師鼓勵參加戲劇活動,分別是任教英國文學和戲劇的莎士比亞專家John Gannon,以及中國著名劇作家、中文系老師姚莘農(姚克)。」

聚沙成塔 集思廣益

豐富多采的校園生活令殷巧兒廣結良朋,累積豐碩的人生閱歷,也令她決心回饋母校。她擔任過中大40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三屆中大評議會主席,現任中大校董、聯合書院校董會主席,晃眼間已服務母校近60載。「我參與得越多,越覺得值得為母校付出。中大奠下我的人生基礎,令我更有膽色和自信,建立廣泛的人脈。」

提到出任60周年校慶督導委員會主席,她補充道:「這是回饋母校的好機會。聯絡上下60年不同界別的校友、同事和社會賢達,凝聚四方才華洋溢的中大人,群策群力,一同紀念母校的甲子誌慶。」

督導委員會在2021年12月獲校董會執行委員會通過成立,翌年3月召開會議,主力制定慶祝活動總體方向,指導60周年工作小組,以及履行校董會或校長委派的職責。委員會下設「60周年校慶工作委員會」,其下設有五個工作小組,分別統籌校友活動、校慶晚宴、籌款、環球策略及貢獻社會的活動。

鑽禧活動 綻放異彩

中大上下一心,所有書院、學院、部門都有份組織鑽禧慶祝活動。由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大約130項慶祝活動,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中大人一同參與盛事,殊不簡單。「難忘的經歷有很多,其中之一是2月舉行的校慶啟動禮,當晚有燈光匯演,也有無人機在天空演出,這在香港高等教育界是創歷史先河的演出。幸好天公造美,中大可以順利完成戶外演出,正式展開連串慶祝活動。」

啟動禮精心設計了一連串結合科技與藝術的表演,像全港校園首次大型無人機表演,在百萬大道上空展現中大地標建築和標誌,如獅子亭及「CUHK60」等字眼,點亮校園;隨後以大學圖書館為幕,獻上燈光投影敘述中大故事。學生舞蹈團和合唱團也在啟動禮上傾情演出,帶來美妙的歌舞表演。當晚逾千名嘉賓和員生聚首百萬大道,欣賞大學踏入重要的里程碑,共慶鑽禧。觀看網上直播的校友、教職員和學生超過9,500人,朗月繁星,齊聲慶賀。

中大的校慶活動也走進社區,與眾同樂。於9月15日至10月17日假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的微型藝術展共展出50件傑作,最矚目的是中大校園地標展品,包括微型百萬大道、「飯煲」、「四條柱」等;當中亦有多項與沙田社區息息相關的作品、香港今昔街景和建築等,寓意中大和香港一起走過60年。展覽共接待逾18萬名訪客,獲得市民廣泛好評,本地和內地傳媒皆積極報導。殷巧兒說:「這不但是中大人的校慶活動,更把中大歷史帶入社區,透過傳媒帶入大灣區,說好中大故事。」

11月舉行的馬友友音樂會也饒富深意。這位全球知名大提琴家與中大淵源深厚,他在中大30周年時獲頒授榮譽文學博士,30年後再次蒞臨香港出席中大校慶活動,意義非凡。「有賴校慶校友活動工作小組、逸夫書院校友會及中大音樂系的全力支持,我們得以圓滿舉行這項盛事。這次音樂會不但是中大的慶祝活動,香港市民也可以購票入場欣賞美妙樂韻。」音樂盛宴前夕,馬友友更親臨中大校園,與200多名學生對話,並即席演奏,讓芸芸學子一睹大師風采。

殷巧兒認為中大獨特的書院制度令學習生活更多姿多彩,校友凝聚力更強

她欣見鑽禧音樂會得到熱心校友捐款支持,大學特別成立「中大60周年校慶藝術人才培育基金」,銳意栽培中大的藝術人才。基金將透過資助有志往音樂、藝術及文化管理發展的學生參與相關的學習、實習或海外交流活動,助其奠下藝術事業的基礎。

她也難忘12月的校慶晚宴,當晚橫跨60年的校友、老師、同學共赴盛宴,逾2,000名中大學生、教職員、校友、內地以至國際的合作伙伴及友好聚首一堂,共同慶祝中大在學術發展及文化傳承等各方面的成就。「感謝校友在宴會上的精彩演出,還有不同年代的校友紛紛合照留念,場面溫馨感人。」

回顧校慶活動的籌備過程,殷巧兒認為挑戰頗大,既要回顧歷史,讓大家珍惜傳承下來的成果,更要展示中大的優勢,展望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保持領先地位。「學校經過多年發展,從三間書院發展到九間書院,現有八所學院及研究院,校友總人數接近30萬人。」她欣見大學的學術成就驕人,碩果纍纍,例如QS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高踞全球50強等。

靜水流深 繼往開來

殷巧兒認為中大人樸實、誠懇,很多校友都是各行各業的翹楚;與此同時,他們行事低調,秉持愛心與關懷,默默付出精力和智慧,貢獻母校。「中大注重人文精神,校訓『博文約禮』,正好反映大家努力求進的精神。中大在教學與學術研究屢創新高,更是最早進入大灣區建立校園及研究院的香港院校,將教育、科研及貢獻社會的優良素質,擴展至內地。」

一個甲子是一個循環。她冀望未來大家懷着「承傳歷史,大膽創新」的精神,為未來60年踏出新一步,在科研、文化的傳承上繼續領先,並大膽創新,利用現有的良好基礎,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更多惠澤世人的服務及產品,造福人群。

年輕的中大人剛踏足社會,可能感到很徬徨,以為自己在社會單打獨鬥。她強調,中大人是很大的群體,大家願意互助互勉,只要主動聯絡,就可以找到很多機會發揮所長。「我期望事業有成的中大人指導師弟師妹,並一同貢獻母校。不論主修甚麼科目,從事哪個行業,大家總可以在中大群體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砥礪前行,為母校再創高峰,協力同心。」

Jenny Lau
San

原文刊於《中文大學校刊》2024年第一期,為反映最新情況,部分信息已作更新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