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香港「市長」珍藏贈中大

張天愛緬懷父親張有興服務人群

中大大學圖書館裏,張天愛端着父親張有興與英國菲臘親王、國務院港澳辧公室主任姬鵬飛等已故名人的合照,凝視良久,重溫為香港服務逾半世紀的父親一段段塵封的歷史。

張天愛說:「小時候,爸爸常向我們灌輸服務人群的宗旨。他不帶我們去參加派對,但會帶我們去醫院探訪病人、為公益籌款、去看他和同僚開會討論如何將滿街小販遷入環境較好的室內街市。七十年代清潔香港運動期間,他帶我逐家逐戶敲門,教街坊妥善處置垃圾,和不要隨地吐痰。他就是這樣一個無私的人。」

張有興是市政局首位華人主席,上世紀對香港教育、公共衛生、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發展有鉅大貢獻,去年99歲高齡逝世。上周,張家把先人的珍貴藏品捐贈予中大圖書館,資料對研究香港歷史極具意義。

「這些文獻和相片等資料記錄了爸爸的事蹟和香港社會面貌,不只是屬於我們的,而是屬於香港的。我們把散落在家族成員手上的藏品收集回來,很高興中大答應代為保存,和公眾分享。」

張有興(圖中黑褲者)於1972年帶領市政局推行清潔香港運動,與吉祥物「垃圾蟲」到街上宣傳(圖片由張天愛提供)

張有興生於南美洲英屬蓋亞那,九歲隨家人移居香港。1945年,他創辦貿易公司專營瑞士手錶入口生意,活躍於商界。1954年,他與專業人士和喇沙書院校友創立香港公民協會,推動本地經濟、社會及文化進步,鼓勵市民參與公共事務。協會是目前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公民組織。

張有興1957年經選舉加入市政局,開展34年的議員生涯。在1999年解散前,市政局負責公共衛生、文化藝術等服務,張在任內推行了清潔香港運動、博物館建設、小販規管等,並在1981年成為市政局主席,是首名華人出任此職位,有「香港市長」的美譽。他主張溫和漸進的政制改革,曾多次向英國政府表達意見。他並於七十及八十年代兩次擔任立法局議員。

捐贈中大的張有興藏品涵蓋逾150封他與香港和英國政府書信來往、80篇演講辭、200多幅議會活動的照片、20多冊立法局和市政局會議記錄、香港回歸活動文件,以及報章專訪等。中大圖書館特藏將於明年第一季開放資料讓公眾閱覽。張家亦會在稍後捐出更多藏品。

談起父親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張天愛記起大概20歲時,一次「對抗」爸爸的經歷。七十年代末,市政局計劃清拆已停用的九廣鐵路尖沙咀總站大樓,將原址重建發展為太空館、藝術館和文化中心。

她說:「那美麗的建築物曾是香港進入中國大陸之門,我覺得很有歷史意義,應保留它改造為博物館。我發起運動收集了數萬個簽名反對清拆。爸爸雖然主張重建,但他沒有阻止我,只着我不用着急,並多做資料蒐集了解事情。我們就是這樣,經常意見分歧,但他總讓我做自己的事。」最後在保育聲中,火車站的鐘樓得以保留,成為今天天星碼頭旁邊的地標。

張天愛九歲赴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學習,當過芭蕾舞蹈員、時裝設計師,有自己的品牌和服裝生意。過去十多年,她投身教育,以父親創立的天愛基金名義,在北京慈善機構太陽村向父母在獄中服刑的兒童給予藝術培訓,傳授芭蕾舞、舞台設計、燈光、服裝、道具製作等技藝,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多年來有一百名兒童受惠。「這是延續爸爸的信念。他一直相信,人生而平等,不分男女,每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接下來,張天愛出任了香港公民協會副主席,想為父親創立的組織注入動力,招募新會員。「我們會關注青年人事務和就業,並希望將以往香港人的國際化本色帶回來。」

文:吳卓盈
攝:LCT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