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家中

善衡書院院長莫仲棠喜與學生同行

成立於2006年的善衡書院,以「家」為核心理念,去年8月迎來第三位「家長」──莫慶堯醫學教授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前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教授。這位「家長」笑說:「當初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接下棒子,回顧一年多『家』的生活,就像個甜夢。」

「家長」背後的推手

莫教授母親是護士,耳濡目染下,他深感醫護工作饒有意義,遂矢志行醫。大學唸醫,畢業後選擇專科時,獨愛腦神經病學,因為「大腦是孕育思想、情感和喜怒哀樂的神奇器官,必須好好保護。加上我從小與祖母同住,練就聆聽長者的耐性,而認知障礙和中風患者又以長者為多。」

教學、研究、行醫、行政以外,莫教授還出任多項公職,例如香港內科醫學院腦神經科委員會主席、亞洲抗認知障礙學會名譽司庫,已教人忙個不停。甚麼因素或動力,促使莫教授再擔起書院院長重責?

莫教授娓娓道來箇中原委:「緣自我十分欽佩的善衡書院院監會主席何子樑博士。同是醫生的他心繫香港長者福祉,出錢出力,不但提供支援,更親身參與長者服務。2015年,他找我籌辦及主持訓練課程,培訓社工關懷認知障礙患者及其家人。」

其後,莫教授在何博士邀請下,由崇基「轉會」至善衡,2021年他再獲力邀出任院長一職。

莫教授形容那刻心情是既感謝何博士的賞識,又感猶豫,「我在澳洲唸醫的大學沒有書院制,不諳書院事務,又擔心公務繁忙未能兼顧。然而,何博士給我定心丸,強調『書院根基堅實,同事也可分擔工作』。」

此外,兩位醫學院同事的一席話,亦起了關鍵作用。莫教授說:「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教授是伍宜孫書院院長,又是大學副校長。他以自身的經驗鼓勵我:『是可以兼顧,我不也是這樣的一路走來?』」

另一位是莫教授的好友、醫學院副院長、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胡志遠教授。原來莫教授1994年回港加入威爾斯親王醫院任職時,便與胡教授成為同事,其後更一起共用辦公室。「他力勸我要感受過書院的氛圍,我的中大教學生涯才算圓滿。」

莫教授決意接受挑戰,細心思量如何好好履行院長職務,遂決定卸下醫學院助理院長一職,部分研究工作及八成的私家診症,「雖是捨不得病人,但我相信接手醫生同樣盡責。」

甜夢的開始

深受學生愛戴的莫教授,2005年至2012年七度獲得醫學院傑出老師獎,2012年獲醫學院名師獎,2016年獲醫學院傑出學人獎,2023年又獲醫學院卓越教學獎(協作團隊組別)。教授想必有訣竅,可在書院大派用場。

他笑說:「那有甚麼訣竅。我喜歡與學生相處,心情也跟着愉快。只要一心為學生着想,他們會感受到的,關係自然好。」

走進書院,莫教授全情投入體驗書院生活。共膳、高桌晚宴不在話下,凡是書院活動如夜市、歌唱比賽,都有他的身影。莫教授更特地買了枚運動智能手錶,跟着跑隊練跑,日子有功,他說:「現在跑得更快、更遠。」

陳教授和胡教授所言非虛,莫教授在歡迎今年新生入學的致辭中,談起對這個「家」感到自豪,歸屬感也更強。最難忘的,是今年6月與12位善衡學生前往非洲烏干達,參與當地社會服務。「在當地的最後一個晚上,翻閱學生寫下的心意卡,向我表達謝意,深深觸動了我,默然下淚,」他說:「過去一年是一場甜夢!」

莫教授(前排左三)與學生在烏干達留影

快樂的同行者

莫教授表示:「辛世文教授及黃永成教授兩位前任院長,從教學崗位退下來後,全情投入感染學生。由於肩負一定的教研、醫務和公職,未能像他們那樣成為全職『家長』,我想擔任學生的同行者會更為合適。」

這位快樂的同行者善用個人網絡,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推動他們積極服務社會,「這樣,學生除可豐富人生閱歷,學習與各界人士分工合作,更重要是明白社會有甚麼需要?如何應對?」他補充。最近推出的高錕中大「腦智同護」服務,莫教授是其中一位籌辦人。接下來,書院會推出以社會服務為核心的先導通識課程。

莫教授今年8月還找來另一位得力助手──五歲的雌性柴犬,是因應學生提議領養的。這位善衡最年輕的成員取名Ollie,是從象徵和平的英文字詞Olive衍生而來。Ollie另一含意是幫助騎手向高處跳躍的滑板技術,莫教授相伴學生的心願,希望他們在這「家」中和平相處,互助互勉,騰飛追求夢想,可見一斑。

Ollie已成為善衡學生的寵兒

文/Florence Chan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