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欢迎阅览第七十二期《走进中大》。

10月17日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创校纪念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回顾历代中大人在这60多年来对教研卓越的不懈追求而创下的优秀成就,同时亦把握机会,深思前行,筹划宏图,让中大在全球高等教育保持领导地位,竭力通过教育、研究及社会参与,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庆祝创校周年纪念之际,我们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大于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再创辉煌,跃居全球第41位,较去年上升三位,创下中大自该排名榜推出以来的最佳成绩。如此佳绩是全体员生和校友共同努力的成果,反映中大在教学、研究及国际化方面持续进步,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百大之列,足证我们在的国际领先地位。随着大学全新五年策略计划《中大2026–2030》即将推出,我们将在稳固基础上砥砺前行,勇敢迎向挑战,实践大学使命。我们将继续致力培育具备全球视野的未来领袖,创造卓越的学术成就,积极贡献社会。

中大于2026年THE世界大学排名跃居全球第41位,创下历年最佳成绩。

中大信息日

10月11日,中大在校园举行「本科入学信息日2025」(「中大信息日2025」),吸引近6万人前来了解中大教育的独特之处。「中大信息日2025」是大学的年度盛事,广邀有意入读中大的学生、家长、教师及公众人士到来认识我们多元化的学术课程,并感受充满特色的书院文化。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一起追梦」,代表着我们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梦想,实践抱负。入学讲座、互动答问环节、咨询摊位及导赏活动等多项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参加者体验具中大特色的全人教育,并探索我们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校园。

「中大信息日2025」吸引近6万人前来校园了解中大教育的独特之处。

乡村振兴研讨会

我很高兴能参与月初由中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无止桥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研讨会2025」。这项活动既具学术意义,又能启发参加者如何为城乡发展带来变革。承蒙合办单位、合作伙伴及赞助机构的鼎力支持,研讨会得以圆满举行,让来自全球各地逾300位学者与业界代表齐集中大,通过一系列精彩节目,包括主题演讲、圆桌会议、专题讨论,以及实地工作坊与生态考察,展现不同地域的代表对促进城乡共融的共同承诺。衷心感谢专程莅临为研讨会主持开幕典礼的多位嘉宾,以及在活动期间分享真知灼见和专业知识的领袖与学者。

「乡村振兴研讨会2025」开幕典礼主礼嘉宾包括:(左起)香港理工大学暂任副校长(校园发展及设施管理)及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教授、乡郊保育办公室总监邓文彬教授、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教授、中大建筑学院教授兼城乡复育与可持续地方营造研究中心总监钟宏亮教授、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女士、中大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中大校董会委员兼建筑学院前院长陈丙骅教授、社会科学院院长兼新闻与传播学院伟伦讲座教授冯应谦教授、中大建筑学院院长Peter Ferretto教授、清华大学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及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张弘副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兼主动式建筑国家联盟委员会主席宋晔皓教授。

《香港2030+:迈向2030的规划愿景与策略》为未来城市发展订定方向,北部都会区将成为本港长远发展的重要亮点。要实现这个愿景,必须制定有效的城乡共融策略,并通过跨界协作把计划落实。研讨会让全球学者、业界及公众持份者进行建设性对话,共同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涉及平衡都市发展与生态保育的目标,与中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使命互相呼应,中大有幸能与合作伙伴携手为全球学者、业界人士及公众持份者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如何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是次研讨会成果甚丰,不但激发参加者发挥创新思维,为共创未来贡献良策,更鼓励我们化构想为行动,共同应对本港复杂的城乡共融挑战,让城市创新与乡村活力和谐并存。

欢度佳节

本月初,我获邀参加中大内地本科生联合会(MUA)的中秋园游活动,与来自内地、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边赏月、一边欢度中秋佳节,共庆良辰。师长与同学们之间的亲切互动,体现中大崇尚多元共融的精神。谨此感谢MUA筹办这场有趣的活动,让不同背景的中大成员建立深厚情谊,在校园中感受家的感觉。

中大内地本科生联合会主办的中秋园游会设有由中大书院及学生组织主持的活动摊位。
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园游会上与学生互动。
内地学生乐队及本地乐手为园游会担任表演嘉宾。
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前中)与教职员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学生乐队表演。

敬悼杨振宁教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025年10月18日,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中大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振宁教授与世长辞,中大同仁深表哀悼。杨教授是举世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大师,是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毕生贡献学术,在物理学领域成就超卓,对中大学术发展更是贡献良多,对中大师生,特别是年轻后辈关怀备至,总是循循善诱、倾囊相授。对大学社群而言,我们不仅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痛失了一位深受中大人敬重的良师。杨教授的离去对全球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学术宝库,将会继续启迪后人追求理论物理学的真谛。在此悲痛时刻,我们谨向杨教授家人致以深切慰问,并对他的卓越贡献表达崇高敬意。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卢煜明教授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