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览第七十一期《走进中大》。
超强台风桦加沙早前袭港,在市内造成不少破坏,有幸社会各界在面对逆境时团结一致,及早采取一切必要预防措施,又在风暴过后合力清理混乱,确保受影响市民得到适切支持,才能令本港市面得以尽快恢复正常。香港社会同心协力、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到自豪。
国庆节升旗仪式
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于2025年10月1日主持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仪式广邀约150位嘉宾莅临参与,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叶水球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领事部副主任田振峰参赞、校董、教职员、学生及校友。由中大本科生及研究生组成的学生国旗护卫队负责升旗。伴随国歌奏唱,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及中大校旗徐徐升起,见证国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深感荣幸能够与大学成员及各界友好齐聚校园,参与这项意义深远的活动,深化爱国情怀,促进和平理念。
宣扬艺术之美
9月22日,中大文物馆隆重揭幕「北山瑰宝: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碑帖珍本」特别展览。继2023年中大文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取得空前成功后,是次再度展出由北山堂基金慷慨捐赠予大学之国宝级宋拓。这场众所期盼的艺术盛会得以实现,实有赖北山堂基金多年来对中大文物馆的鼎力支持和信任。该基金会由慈善家利荣森博士创立,旨在宏扬中华艺术文化,守护文物瑰宝。中大衷心感谢基金会将利氏家族传世珍宝赠予本校文物馆,让我们得以与公众分享中华历史的丰厚底蕴。此外,是次展览图录更以英语出版,对现存关于拓本的英语著作极为稀缺的学术界而言极为珍贵,彰显特展的重大意义。英语图录填补了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隙,有助国际读者领略古代中国碑帖的独有魅力,亦彰显中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办学宗旨。
推动创新创业
2025年《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策略,支持创新科技发展及产学研合作,为中大带来无穷机遇,善用我们作为综合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为香港特区长远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于上月底举办了两项大型活动,与中大社群共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中大创业日2025」于九月中圆满举行,通过展览、专题讲座及创业比赛等丰富活动,展示由中大校友、学者及学生主导的创新项目,在校园内推广创业文化。我很荣幸与校友兼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骆美琪女士进行专题对谈,分享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实践成果的经验,并探讨创业与投资的最新趋势。「中大创业日」不仅为大学创业者提供理想平台,与公众分享创新成果,更让新晋初创团队通过创业比赛初试啼声,展现卓越创意与对创优革新的热忱。衷心感谢中大校友传承基金自2015年以来持续举办这项年度盛事,致力建立完善的支持网络,促进中大创业者与创新者交流经验及心得。我很高兴看到「中大创业日」规模与影响力日渐扩大,正好印证校友传承基金对推动创业所付出的努力成效彰显。
继「创业日」后,「中大创新日2025」于9月底接续举行。这项盛大活动让我们阐述大学创新成果如何对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今年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为主题,既切合时势且深具意义。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现代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重塑产业面貌,更为未来开拓无限可能。「中大创新日」除展出逾20家由中大学者、师生及校友创办的初创企业之突破性项目,亦举办多场主题演讲与专题讨论,邀请政府代表、业界领袖及研究专家,共同探讨本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政策、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产学界如何融合顶尖科技实现社会影响等重要议题。中大多年来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以此为核心的数码转型浪潮中担当着领导角色。我谨此感谢知识转移事务处筹办「中大创新日」,让参加者与大学创新先锋互动交流,发掘中大社群的创新潜能,促进知识共享,共谋发展。我们将继续与政府及业界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打造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圈,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与知识领域的领导地位。
欢迎史丹福学者
中大迎来新一届「史丹福大学宾Bing海外留学计划」(BOSP)的学生。该计划是专为史丹福大学本科生而设的海外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全球13个学习点中选择其一,进行短期留学与文化体验。参与本年度计划的学生会于9月至12月期间在中大学习中国语言,修读涵盖中国研究及不同学科的精心设计课程及参与实地考察与体验式学习活动,以深入认识中国及本地文化。我有幸在上月底的欢迎晚宴上与本届17位史丹福学生及驻校教授──史丹福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顾讯教授会面交流。中大非常重视与史丹福大学的合作,并期盼计划能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大校园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机会。
我期待在下一期《走进中大》跟大家分享更多有趣故事。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卢煜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