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学院60载 汇聚五地学者共议新媒体浪潮下教育革新
2025年7月16日
为庆祝创院60载,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本月初一连两日举办「融汇智慧‧共创典范:新闻传播教育论坛」,邀请了35位来自两岸四地及新加坡,26所大学的副校长及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等专家聚首一堂,回顾并展望在新科技与媒体环境急速转变下,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论坛于七月四日至五日在沙田凯悦酒店举办,是新传学院首次举办的大型院长论坛。中大常务副校长潘伟贤教授主礼开幕时,祝贺中大新传学院于今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高居全球第12位。她回顾学院自创立之初仅有两名教师及六名学生,经历数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已发展为现时拥有逾400名本科生及超过300名硕士博士生的学院,多年来为香港、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培育专业人才与学术研究人员,贡献卓著。

学者在论坛上分组讨论,聚焦人工智能浪潮下新闻与传播教育的革新与挑战。他们指出,虽然社交媒体与自媒体蓬勃发展,以及新闻产业使用人工智能的现况渐趋普遍,传统媒体于资讯核实的功能仍然难以取代。专家强调,未来教育须持续培养学生在采访与编辑过程中坚持事实查证、基于事实判断,并以真相为本的叙事能力。
与会学者建议,应以多元方式装备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并于现有课程中融入相关单元,或开设人工智能与传播专题课程及研讨会。同时,随传统纸媒、电视及电台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出路,专家认为有必要重新检视必修课程的设计,并拓展更多元的实习渠道,助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累积实战经验。学者们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工具普及,评核方式亦需与时俱进,确保能有效训练并评估学生理解学术文献、培养批判思维与独立判断的能力。
师资发展方面,有学者提出各院校应制定新科技相关的培训策略,协助原本具有传统媒体训练的教师适应科技变革,同时吸纳具跨学科背景又熟悉学院所在地媒体产业生态的新进学者,为教育注入新动力。

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朱顺慈教授表示,学院自1965年创办以来,已培育逾9,000名毕业生。学院冀透过举办跨地域的院长论坛,促进学界对话,精进新闻与传播的高等教育与研究。
潘教授则强调中大将不断检视并更新课程设计,致力培养能掌握新媒体环境、具备批判思维与专业操守的新世代传播人才。她亦指出,大学重视学生于资讯洪流中坚守求真、慎思明辨及伦理判断的能力,期望与各地学府共同推动未来新闻与传播领域持续进步。
新闻与传播学院60周年院庆的一系列学术活动还包括今年1月举办的国际会议「Sustainability and Sustainable Media」以及即将于7月中旬举办的研究生会议「未来‧向导:新一代传播学的边界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