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创新 筹划未来

中大第九任校长就职

2025年5月28日

中大邵逸夫堂在5月20日座无虚席,超过700位师生、校友及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机构院校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历史时刻——中大第九任校长卢煜明教授就职典礼。

典礼上,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向卢教授颁予香港中文大学条例专册及校长钤章。庄重的仪式外,典礼也标志着中大的愿景和传承,以迈进新时代。

科研卓越 与中大渊源深厚

副校长(学生体验)汪宁笙教授、卓敏中国语言及文学教授何志华教授分别撰写卢教授的英、中文简介,并在就职典礼上宣读,刻划出一位谦逊而富使命感的杰出科学家形象。

中大校董会主席查逸超教授(右)将香港中文大学条例专册授予卢煜明教授

汪宁笙教授简介在香港土生土长、与中大同年诞生的卢教授的学术之路,始于他看到研究DNA的先驱——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的合照,因而激发负笈剑桥大学习医的志愿;到后来在牛津大学做研究,初次接触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合着一篇关于PCR污染的开创性论文,刊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针》。然而卢教授最重要的研究突破,是在中大作出:确定孕妇血液中存在胎儿DNA,为无创产前检测奠下基础。他的研究更扩展到移植排斥和多种癌症早期检测,汪宁笙教授喻之为「肿瘤学的圣杯」。

他说:「这不仅仅是大学领导者的比喻:这是一位高瞻远瞩、富创造力、建设性和解难能力的学者之研究成果。他熟悉三所学院制大学的运作,其中两所是牛津和剑桥,第三所是我们中大。」

卢教授恩师、现为牛津大学格林坦普顿学院荣休院士的Kenneth Fleming博士(中)出席就职典礼

何教授除了讲述卢教授的辉煌事业及成就,也介绍他在科研以外热衷摄影,及与中大并肩同行多年。卢教授迄今服务中大已达28载,渊源久远。他尝言:「我当年选择中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这个优美的校园。中大地灵人杰,校园如诗如画。」

何教授深信新任校长将以宁静致远的智者心灵、圣明高瞻的广阔视野、显赫辉煌的科研成就,带领中大迈向新的高峰。他指卢教授「在中大告别甲子、谋展新篇的关键时刻,决然承担使命,统领全校师生迈步向前,继往开来,承传创新。」

(左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女士、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常委及副区长徐建华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长王伟明博士、卢教授、查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医务卫生局局长李夏茵医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联络局处长许彬杉先生、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汝津先生

谋展新篇

在就职演说中,卢教授衷心感谢中大社群对其教研事业的支持,及委以校长这个新角色。他赞扬中大前八任校长为大学奠下坚实基础,并欣见数位前校长莅临观礼。

卢教授强调中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创校使命,并说:「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在此不断获得杰出学者、创新先驱和学生的启发。」

他表示香港对科技发展的支援持续稳步扩大,助他实现科研愿景,也促进中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不断发展,包括2007年成立中大深圳研究院,2014年以「一个品牌、两个校区」的理念,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中大前校长刘遵义教授(左一)、李国章教授(左二)、金耀基教授(右一)及前校董会主席郑维健博士(右二)出席典礼并与卢教授及查教授合照

展望未来,卢教授指其首要任务之一是制订《中大策略计划2026-2030》,该计划将提升学生学习经验、成立中大首家研究生专属书院、持续迈向国际化及与校友保持密切联系。他也寄语年轻一代要以积极正向的态度,勇敢追梦、奋力向前、坚定实践理想。

「我已准备好为中大勾划未来发展路向。我期待与大学持份者通力合作,为中大谱写宏图,巩固其优越地位,继续造福全球。」他总结道:「我殷切期望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大家共同踏上创造未来的丰盛之旅。」

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大学的代表出席就职典礼及随后的晚宴

新校长就职展现大学的价值与愿景。卢教授科研卓越、目光远大,将引领中大迈进新时代,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

文:蔡卓慧

分享文章:

欢迎大学同仁向《走进中大》投稿,请提交至 enews_reply@cuhk.edu.hk 。「快讯新知」的英文字数上限为500字,中文为700字。提交前,请先参考《走进中大》文章的内容及格式。

若提交内容获采纳发表,我们将联络投稿人。请注意《走进中大》保留决定是否发表内容及对内容作编辑的权利。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