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人文学科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Jan Royall女男爵藉教育给予年轻人希望

人工智能席卷人类生活,然而,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院长Jan Royall女男爵深信教育可带来改变,给予年轻人希望,让他们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她认为,不管世事如何演变,人文学科终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应萨院校友、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之邀,女男爵于3月22日重临中大,参与「多元世界中的人才拓展和无边界合作」小组讨论,畅谈大学应如何装备学生,面对多元且变幻莫测的未来。

人文学为一切的基石

一小时的夜话,由常务副校长陈金梁教授主持,对谈者包括牛津大学哲学、政治与经济课程校友、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和敬文书院院长王淑英教授。

Royall女男爵于2004年获封上议院终身贵族,其后在2008至2010年成为上议院党鞭和领袖。由政治到教育,她心系年轻人发展、高等教育、女性权益、多元共融和民主参与。她于开首坦言:「这世代的年轻人,比前人艰难得多。」三四年前,人工智能仍未成气候,一晃眼,却为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重大改变。她明言,教育的角色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让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挑战。

牛津近年开办以跨学科视角探讨气候变化的非正式课程,并成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所,女男爵强调人文学是大学教育的精粹:「人文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赏析事物。我们培育许多创新者和企业家,却始终不忘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分享使生命圆满

许正宇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当今社会两个令人忧虑的趋势:人们愈发自我,达成共识变得艰难。社交媒体根据用家喜好推送内容,令人们更坚持己见。大众惯以图像而非文字传达信息,更使世界变得单一。

他认为,传递深层信息需要深入思考,构思论点时,也需探索不同派别思想。要改善现状,许正宇称人们需提升论述和综合能力,更应慷慨分享。

「我们该用社交媒体促进分享。透过分享,人们可相互学习。这就是为何我们要拥有像中大和牛津这样的综合大学:世界要完整,我们不能排除任何一个人。我们应培养对生命拥有这种整全理解的人才。」

精通双语的专业人才

任教社会学、曾主管入学事务,现为书院院长的王淑英教授长年跟年轻人互动,深明其想法。她带出书院教育的价值,学生在当中可跟专业人士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拓阔对生活和事业的想象。她认为现今的就业生态变幻不测,年轻人向往富有深度的生命体验,其普遍变弱的语言能力,却令其心忧。

「我们应训练学生起码精通双语,拥有一定的数理能力。如果他们能操两种语言,世界会广阔得多。例如阅读一本译成英文的日语小说,如果你通晓英文,透过阅读,你就能理解东京是怎样的。

「这些年轻人比我们更具创意,但他们需要掌握基本能力,才能登高望远。」身为中大首名女性书院院长的王教授谆谆告诫。

世界大同的想象

讲者在讨论中触及人工智能,许正宇认为,拥有人类智慧的机械人能为孤独的老年人带来慰藉,Royall女男爵则称机器可释放人力,让更多人投身以人为本的行业。她不忘指出:「作为人类,我们需保持自信,不能对人工智能给予的信息照单全收。」

讲题中的「无边界」一语,亦令她心有所感。近年民粹主义兴起,各国筑起高墙,闭户自守,排斥难民,她直言这是「危险」举动,打破国族藩篱,成现时当务之急。

「地缘政治和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世界已不仅仅是东西之辨。」她说。「西方不能也不应再主导世界,各国应有均等话语权。我们需检视国际组织,确保它们不只反映西方,还有东方的需要;不单向北,也向南望。」

在讨论尾声,Royall女男爵寄语人们培养「和而不同」的智慧,指这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础。自言乐观的她,秉持对教育的信仰:「教育带来蜕变,但要玉成此事,我们需要给予人们希望。我们要为年轻人带来希望;不然,事情将异常困难。」

文/Amy Li
摄/San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