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应许和挑战

经济学巨擘的大同理想

2005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Jeffrey Sachs在《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中写道,凭借富裕世界积攒的财富和人类的深厚知识,贫穷将于2025年走入历史。距离设定目标只剩下两年,这位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宏观经济学家,深明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但他不忘初心,坚持追求消灭贫穷的终身志业。

10月初,Sachs教授获中大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典礼上说:「我在2005年说贫穷将在2025年前消失,但这要若干条件配合,因此我不打算收回这句话。」

「我们会否有睿智去善用财富,化解各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之间凝聚共识?」他在《贫穷的终结》中诘问。十多年过去,这本书已成为论述贫穷问题的经典著作。曾为三任联合国秘书长在经济和环境保护上出谋献策的Sachs教授,认为他18年前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适用,也更值得深思。他在典礼上致谢辞期间,忆述近代伟大经济学家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对他的深刻影响。

「在大萧条的严峻环境下,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创立宏观经济学的凯因斯,写就〈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这篇论文改变了我的一生。」

常存盼望,别只顾报复

凯因斯撰写论文的时候,全球经济陷入史上最严峻的衰退。危急之际,他「翩然飞往未来」,探索近百年后的经济前景。这位英国经济学家的睿见,超越笼罩时代的悲观情绪,深深触动正处青葱岁月的Sachs。

「凯因斯预期到其孙辈的年代,贫穷将在英伦绝迹。他完全正确,虽然英国还须经历其后长达十年的大萧条、二次大战和帝国的终结……这不是魔法,只是经济、科技和科学长足发展的结果。」

凯因斯另一著作《和约的经济后果》,缘自他在1919年参与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续问题的巴黎和会的经历。他预视盟军对德国的严苛惩罚,势必埋下祸根。书中思想形塑了Sachs教授的人生哲学。

「我的所有建议,均缘自他的教诲:要为善,别只顾惩罚和报复,不要排斥任何国家。经济学是伦理学,伦理学的中心思想,是在世界各地存活的都是正常人,我们有能力找出合作的空间。

「我们有经济和财政实力解决彼此的困难,而不是雪上加霜,为巩固一己霸权私欲而制造问题。」

人类的共同纽带

透过国际合作开创光明前景,是Sachs教授的终身志业。他深信贫穷并非宿命,踏实行动可以带来改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推手,他有份擘划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遍布全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的主席。在荣誉学位颁授典礼前,他与《走进中大》和其他本地传媒对谈,直言人类前景不容乐观。

「世上几乎没有国家有健全的气候和能源政策。挪威、瑞典和丹麦大刀阔斧减排,这些行动具前瞻性,但它们是很小的经济体。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其他主要国家在能源改革方面相当落后,在亚洲,煤炭的使用在过去十年有增无减。」

他强调减少碳排放,需要订定清晰策略:「我们需要周详计划,列明怎样由今天走到2050年,为化石燃料时代画上句号。各国现时仍未尽力,唯望旁人打救,或别人能做得更多。侥幸心态,导致全球不作为。」他续称,不少国家声言关注气候,却难挡发展能源的诱惑。「这不会令我们取得任何进展。」他说。

「我们不该接受悲剧」

Sachs教授被外间视为亲中,他称,这样的观感,或缘于他深信合作能带来最大的善。

「环球现实迫使我们合作,我们需要行之有效的全球体系。我的出发点是,合作有极大裨益。作为在这些议题深耕四十多年的经济学家,我了解国与国原是唇齿相依。

「我们需要全球协作,但世界却以民族国划分和运作。这意味着我们的国际机构,像我效命的联合国,是脆弱的。世界和平,有赖国家互融体谅,尤其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我的确感到,我需要首先正视自己的国家,指出其不是之处。我希望这会鼓励其他人关心他们的国家,鞭策它们改进。

「在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专家的紧密接触中,我诧异地发现,他们看世界只有胜与负,为谁是第一争论不休:美国,抑或中国?这问题很荒谬:没有第一,只有合作和共存。战争没有胜利者,所有人都是输家。在以民族国划分的世界,我们仍深陷国与国冲突的泥沼之中;但我们要超越它。」

他回想与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学者John Mearsheimer的一席话,服膺现实主义的Mearsheimer在著作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大国政治的悲剧》),认为大国之间难逃冲突的悲剧,因为它们必然追求霸主地位。

Sachs教授说:「我回应说,John,我们不该接受悲剧。我们要消弭悲剧,不是接受它。这不会自动发生,也不易做到,我不是说我们会成功。但我们应尽心竭力,去创造成功。」

文/Amy Li Gary Cheung
摄/LCT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