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化为商机

中大举办为期三天的博览会 展示尖端科技

接触未来

9月21日,康本国际学术园肩摩毂击,地下大堂摆满展示板,上面罗列中大众多创业项目,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兴致勃勃地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堂里人山人海,访客在人群中穿梭往来。这个热闹场面就是中大第三届创新日活动,当天阵容鼎盛,政府高层、大学教职员济济一堂。

短短演,引发无限可能

临近闭幕,创新日举办电梯募投大赛。12间初创公司代表汇聚康本园的演讲厅,向来自商业和金融界的评审介绍自己的企业和发展大计。参赛者向评审团推介的项目包罗万有,包括一些针对老年人护理、垃圾分类等迫在眉睫问题的发明。

经过一轮比拼,赛事最终由「顶尖纳米医疗有限公司」胜出。这间研发企业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助理教授曾智敏成立,她在募投中表示,很多人往往不愿意接受化疗,因为他们害怕会有副作用。曾教授接受《走进中大》采访时解释,她成立初创,希望能开发新药物,既能抑制肿瘤,又能减少副作用,并在市面上销售。曾教授说:「一般医治癌症的标靶药,通常针对某一种基因突变,或者是肿瘤的某一特质。我们则是针对有关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癌症,希望能惠及鼻咽癌等癌症的所有病人。」这种疱疹病毒可导致多发性癌症和淋巴瘤,曾教授因此希望研发出药物,改善患者健康。

对曾教授来说,这次募投复杂之处,不仅在于相关技术的新颖。她说:「我一听到要两分钟内说完自己的演讲,顿时呆了!他们不只要你介绍自己的产品,还要你解释自己的营商模式、迎合的市场、背后的团队等。」尽管如此,她善用两分钟的时间,阐述顶尖纳米的潜力,并在评审团眼中留下深刻印象。

为创新提供出发点

初创公司要在市场立足,需要不少帮助,而中大一间新企业就希望能助他们一臂之力。「中大创新有限公司」(中大创新)为这些公司提供前期资金,希望它们能平稳发展。公司于创新日正式成立,众多嘉宾在仪式上致辞。中大校董会副主席兼新公司主席陈德霖博士表示,中大创新的潜能令人鼓舞:「随着中大创新成立,完整的创业生态圈在我们中大的社群中确立,并形成一个创新的框架,涵盖由研究到创业的整个流程,参与者也能获得所需资金作为后盾。」

部份董事会成员其后参与小组讨论,探讨学术机构的创新成果如何能立足市场。不少人指出,香港能为新晋企业家提供大量机会。中大研究与知识转移服务处主任徐仲锳教授强调,中大是激发创新的理想之地,而大家都可以从中得益:「我们大学拥有数不尽的聪明人,聪明人做任何事,都会用上聪明的方法。」

实现

中大创业日于22 日和23 日举办,承接创新日的热闹,而大部份参与创新日的初创企业也纷纷留下,继续参与活动。创业日将焦点放在市场方面,希望向现届学生展示中大创业的奇才,并以此鼓励他们继往开来,在商业世界闯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由无变有」

2023 年创业大赛,是当天活动的高潮。几天后,《走进中大》访问大赛冠军「易池新能有限公司」;这间初创企业由中大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的卢怡君教授以及王增越博士于2020年底成立。访问期间,两位学者都强调他们之间的合作不只于这三年。卢教授说:「我的研究小组已经成立十年了,在此期间,我们一直在钻研电池性能。」 王博士是卢教授第一位门生,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共同合作,希望解决再生能源电池的难题。 卢教授继续说:「这些年来,液流电池的领域有很多重要发现,我们的发明就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希望将这些发明,组装成在现实世界中可应用的产品。」

液流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透过电解质的流动来提供能量。这种电池通常体积较大,易池新能正试图缩小规模,同时防止它们自我降解。卢教授说:「我们认为,利用多硫化物的液流电池最安全,成本也能降到最低。这两个樽颈位得以解决,皆因多硫化物非常便宜、资源又多,它的水形态也非常安全。」 两位创办人希望这些电池能广泛普及,但他们也明白循序渐进的重要。故此,他们会先开发一个较大的原型,衡量普罗大众对这种电池的反应。 尽管如此,两人都对公司前景非常乐观。王博士说:「将我们的产品由无变有,已经是技术上最难一关,之后要扩大规模上在工程上并不难。我们可能需要时间和金钱,但这些必需品一到手,随后的工序也十拿九稳。」

学术界往往给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似乎与商界格格不入;但卢教授和王博士认为,双方差距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卢教授指出,工程学的本身,就是应用科学原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创业能鼓励学生更清楚明白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然后将成果造福社会。 她说:「如果一位工程师有创业抱负,就会懂得如何善用所学知识。」

/ Chamois Chui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