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研究数十载 拯救无数生命

mRNA疫苗创始人视科学为毕生爱好

过去三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为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出现,拯救无数生命,使人类的生活重回正轨,走出疫情阴霾。如此重大的发明归功于被誉为「mRNA疫苗之母」的美籍匈牙利裔生物化学家Katalin Karikó教授。mRNA技术是Karikó教授研究多年的成果,令她经常聚焦媒体镁光灯下,但她坦言研究道路并不平坦。

铁幕下的童年

Karikó教授8月4日出席中大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典礼,翌日接受《走进中大》专访,分享自己出身寒微,在匈牙利一个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视的小村庄成长。「小时候,我和姊姊喜欢待在花园里,每天边播种,边观察植物生长,也负责照顾小动物。看着小鸡破壳而出,觉得尤其可爱。」

乡村生活简单朴素,Karikó教授以往认为这些童年经历「并没有甚么大不了」,想不到竟为她日后投身科学研究发挥启蒙作用。早慧的她,14岁已对自然科学萌生兴趣和展露天分,在没有父母陪同下独自前往布达佩斯参加生物知识比赛,勇夺全国第三名。当时,她只是一名初中生。

生于1955年的Karikó教授在铁幕内长大。当时铁幕覆盖整个东欧;在苏联集团的控制下,许多科学期刊被拒之门外,窒碍了铁幕内的科研工作。教授忆述道:「我的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折磨,只接受过简单教育。但是他们会向我灌输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Karikó教授终获塞格德大学录取,取得博士学位,并受聘于校内的生物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离乡逐梦

Karikó教授在匈牙利的RNA研究团队工作七年,直至经费耗尽。由于研究工作受阻,她决意与丈夫和两岁的女儿Susan移居美国。「在严格的外汇管制下,我只好把现钞缝进女儿的玩具熊中,才得以顺利离境。」她说。Susan后来成为赛艇运动员,在2008及2012两届奥运会上勇夺金牌。

教授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并非一帆风顺。1985年,她在费城的坦普尔大学接受另一份博士后研究工作,专注研究RNA技术,其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教授。「然而,我曾被四度职,全靠坚强心态,才能坚持下去。」当时,人们不认为RNA是有用的技术。即使研究RNA的过程十分困难,Karikó教授仍坚持做她认为对的事。「面对质疑,我只会专注走好每一步。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只能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压力会否杀死你,取决于你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它。」Karikó教授说。16岁的她读过汉斯.赛利(Hans Selye)的著作后深受启发。「压力研究之父」赛利是匈牙利裔加拿大学者,在内分泌学、辅助医疗和社会心理学方面有莫大贡献。她又形容自己醉心研究,全赖一颗永不止息的好奇心。「即使研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好奇心也使我保持动力,坚持下去。」教授最终发现转运核糖核酸(tRNA)与RNA不同,并不会激发免疫系统或导致发炎症状。

在没有实验袍和手套的困境下,Karikó教授在实验室中奋斗17年,埋头苦干,从不抱怨。经过多年努力,她与同事Drew Weissman教授共同取得突破,两人的研究技术于2020年被跨国制药辉瑞及BioNTech用以开发对抗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

观察入微

虽然经常处于镁光灯下,Karikó教授坦言自己从不追逐名利。「科学是我的毕生爱好,名利并不是我进行研究的目的。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就像美国经典电视系列《神探科伦坡》中的神探那样观察入微,寻找问题的根源,再逐一击破。」她也寄语有意成为科学家的年轻人,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压力打败。科研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坚毅的人才能跨过。

教授的研究路途并不止步于此刻的辉煌成就,她希望把mRNA技术用于治疗更多疾病。「我期望将来,此技术可用于开发治疗不同疾病的疫苗,例如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癌症、过敏症及其他传染病。医疗的根本用途是服务所有人,包括弱势社群和贫穷人士。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中大署理校长陈金樑教授(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予Karikó教授。

今年8月,中大向Karikó教授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扬她在开发疫苗及治疗人类疾病的贡献。教授首度来港,对中大校园绿意盎然的印象尤其深刻。谈到她的下一趟旅程,她笑言道:「我想花更多时间陪伴孙儿。」

文/Gillian Cheng
摄/D. Lee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