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梦华录

跟黄佩仪由卧游香港,聊到艺术教育和推广

古代中国的生活和审美,跟现代截然不同。传统中国艺术是文物馆的胜场,要现代人进入古典世界,她会否觉得困难?

「古代艺术家和工匠都是人,他们一些心情,我们会有共鸣,一些器物,原是生活用具。这是切入角度的问题,不是要将事情变肤浅,而是找一个大家都有共鸣的角度。」

访问中多次说「美好」,黄佩仪的心,驯良简单。向往美好,同时处事务实,入职文物馆七年的教育—推广与传讯主任,工作内外,日子过得惬意,前两年开发的《时光艺游旧香港》网游平台,最近扬名国际,获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年奖大奖,中大成为大中华区首间大学膺此殊荣。2020年秋天,文物馆举办《香港印象》展览,展出本港上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画作和照片。疫情下,不能如常开放的博物馆纷纷另寻出路,展览前十个月的筹备期,黄佩仪的组员、项目助理郭海晴想到用三维Google Poly平台,将展览的文学选段、风景画、彩色幻灯片和影片,嵌入Google街景中,今昔对照。观众透过荧幕,就能游历新旧香港。

《时光艺游旧香港》Google Earth平台景点——塞拉利昂下人家

每当变幻时

创作力量和幻想丰沛的团队,令黄佩仪快乐感恩。有了惊艳的想法,之后是一砖一瓦,埋首创造。郭海晴和文书助理林润恒负责配对展藏和街景,她和助理主任谭蕙则主力制作和翻译《旧香港旅游攻略》导赏小册子,以旅游天书形式贯串藏品。里面,画艺精深的画家,成了每个人的可亲旅伴。但这卧游项目的独特,在于在实体展览以外,有了鲜活的生命:2021年中,原来的网上平台关闭,黄佩仪接手,将九龙路线搬至Google Earth平台。搬迁,不是依样葫芦,而是给予新生命。

「Google一直有新的街景相片,这些开放平台的美丽,在于容易修改,你可以不断改良,让它演化,这是很美好的事。」每件展品都有不同摹画角度,搬迁期间,她在网上踏遍青山小径,对照旧照和旧影片,研读资料,细阅网上讨论。那时她在家工作,婆婆在后面一路看孙女寻找风景,一路给予珍贵指点。「那一刻完全感受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上年纪的人指点很重要。」

黄佩仪和她的组员:林润恒(左一)、谭蕙(左二)和郭海晴(右一)(受访者提供)

「其实这项目最注重感受,运用近乎亲身体验的方式,将艺术和我们生活的小区连系。」以宋皇台为例,原在马头涌海边的巨石被切割成石碑,迁至现址。选择画作跟碑石现址配对,而不是旧址,是想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今昔沧桑。

回忆,就是爱

召唤感受,是展览的终极意义。作者已死,是一种看法;圆融去理解,优雅挂在展厅的创作,只是未完成的作品。意义,需要画家和观众共同谱写,一个人,一个故事,合起来,就是浩瀚生命景致。团队为网上艺游和展览,开设「香港色香味」Padlet互动专页,邀请观众抒发感受。

宋皇台象征香港与中原王朝的联系,画家往往透过艺术创造,寄托乡关之思。吴梅鹤《宋王台图》(1928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北山堂惠赠,藏品编号:2001.0092)以传统笔墨,将古代遗址描画成开阔乡间景致。游历所见,化为纸上寻幽探秘的想象之旅

「四十至七十年代成长的港人,会抒写跟地方的一些深刻回忆和感受,我们希望放在网游页面。」刚搬迁至新平台的九龙路线,广受评委青睐,景点更多的港岛和新界线,黄佩仪希望在一两个月内完成。

为了美好的遇见

戴别致心经口罩、对文创产品着迷的文史爱好者,在中大修读翻译本科和哲学硕士,因缘际会加入文物馆,跨界是她离不开的主题。「翻译和艺术教育及推广的共通点,是搭建桥梁,令本来没有机会遇见的人相遇,继而沟通互动。」

「你有多相信交流这回事?」

「读过翻译理论,你就知道沟通很多时候是假象,只有尽量贴近,但这种力求贴近的挣扎,都很美好。」她坦然答。

跟组员在文物馆社交平台撰写中英贴文,连结生活和馆藏、摄制跨领域和学科的影片系列,接触不热衷艺术的人、构思有趣点子,是黄佩仪在艺术世界的美好挣扎。令人意外的,还有「学科交响」计划——疫情前,她走访不同课堂,介绍馆藏和学科的关连,比如材料科学和古代工匠相关知识、仕女画和性别研究。在山城用心耕耘,源自一个挫折:毕业礼时节办活动,有毕业生从未到过文物馆。「我想改变这情况,」她委婉道。「文物馆属于中大,属于大家。我希望逛文物馆,会是同学毕业时的回忆。」

文/Amy Li
摄/Pony Leung & Matthew Wu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