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与执着
许冠文与两医学教授谈生死
2025年10月23日
中大医学院9月29日举办「从上天堂到破地狱:医生与笑匠谈生死」座谈会,邀得校友、著名导演及演员许冠文博士与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对谈,并由副院长(科研转化及创业)兼肿瘤学系系主任莫树锦教授主持。
当日座谈会傍晚六时在韦尔斯亲王医院举行,特制的宣传海报在开场前已被一扫已空。海报上的三张面孔,只见许神态从容,两位教授则若有所思。这场对谈吸引了超过300名医护学生及教职员出席,不少人身穿制服,从医院赶来。
许博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凭《半斤八両》和《摩登保镳》等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在影坛闯出名堂,其后在八、九十年代他执导的一连串电影多次创下香港票房纪录,成为一代笑匠。他本世纪初开始减产,但近年凭《一路顺风》及去年的《破·地狱》再创高峰,后者更成为本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港产片,并引起社会对生死议题的广泛讨论。许博士于戏中饰演一名思想守旧的喃呒师傅,他的精湛演技打动了无数观众,自然成为谈「生死」的好对象。
破地狱的关键
甫开场,莫教授向许博士和赵教授抛出尖锐问题:「我们何时开始死亡?」
许博士透露,他自小便不断思考这条问题,而随年岁渐增,也越觉得问题切身。他自1974年《鬼马双星》开始,作品无不叫好又叫座;但步入九十年代,他发现自己的创作开始原地踏步,没甚么新意:「我开始想不到好桥段,拍来拍去都是差不多的东西,曾经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对他来说,这种创意上的干枯有如灵性上的死亡,远比肉身衰败可怕。许博士引用自己在《破·地狱》的对白作比喻,说:「如果你觉得沿途风景开始没意思,那就是死亡的开始。」
《破·地狱》中,许博士的角色不断与女儿冲突,固执己见,启发自己也有点思考。「其实地狱就是说,我们虽然内心很多事情很痛苦,但又不能告诉别人,非常辛苦。我在剧本里面学到,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不忿气。」许博士说,人生只不过短短数十载,身边陪伴你看沿途风景的人寥寥可数,所以我们不但需要花时间陪伴所爱的人,还需学会原谅仇人。「一旦仇人都原谅了,所有事都能放下,那就是破了地狱。」
与死神的邂逅
当日,讲者们也谈及自己面对死亡的经历。赵教授忆述当年初出茅庐,驻守小儿外科部期间,需要抢救一名遭插七刀的女孩,可惜她最终返魂乏术,他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也苦恼如何向家属传达噩耗。如今行医超过三十载,他学会了如何面对病人和其亲友:「我们作为医生,一定需要保持专业,但我绝对不希望自己麻木。一旦麻木,显得见怪不怪,其实会影响整个医治过程,包括病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病情)。」
许博士也曾与死亡擦身而过。事缘他有次到泰国度假,一天早上去沙滩浮潜,竟然遇上鲨鱼。那一刻,许博士忽然看到自己人生走马灯在眼前闪过,更浮现他最珍爱的人的脸。性命虽危在旦夕,许博士当下只感到内心平静,鲨鱼最终也离去。经此一役,他不但学会珍惜眼前人,更笑言自己解答到一条「世纪难题」,但没有分享答案:「以前有个题目我答不到:『沉船的时候,你要救妈妈,还是救老婆?』现在,我答到了。」
心系中大
有学生问讲者人生中最无憾的事,他们异口同声回答「加入中大」,引起哄堂大笑。许博士表示,他写的剧本能够细腻地洞悉人心,有赖中大社会学系的熏陶:「社会学对我一生最大影响,最有用。」社会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价值观如何形成,许博士笔下的角色与情节,都反映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你看,为甚么你这个笑话说出来,人家会笑?因为你将那件事看得通透。」
赵教授就指,自己求学期间同时觅得爱情与事业,更在大学开展研究生涯,「我又怎能不说『入读中大』呢?」莫教授加入中大前曾在加拿大执业,自言这个抉择同样是人生转折点,因为他回港后得以接触更多同行,专注研究肺癌病变。
时间到了,就离去
当三位讲者谈到「长命百二岁」的可能,年过八十的许博士反说长寿其实没甚么意义。他虽然并无宗教信仰,仍认为一个仁慈的造物主会担心自己的创造物会感到生命无聊。「如果上天给你永远,但你的人生只剩下重复又重复,其实是不会有甚么大意义。上帝很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在世上玩一阵子,大家不用闷,时间到了就离去」,留下的就是美满的记忆。
他补充,自己与家人偶然也会坦然讨论身后事;他年轻时热爱钓鱼,望死后可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因此要求妻子将自己遗体火化,将骨灰撒进大海。他凝望着坐在观众头排的妻子,微笑着说:「我可以在我最喜欢的海滩永远消失,你来探望我的时候,不需要爬上老远的山坟。你只需要去去海滩,一起和我看着海,跟我说一两句话,那已经是最美的事。」
文/徐跃羚
图片由中大医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