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场改变生命轨迹的青春远行
异国交换生在山城的一期一会 成就三十载情谊
2025年9月9日
1995至1996年间,中大迎来15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作一学期或整个学年的学术交流,大部份学生来自中大的伙伴院校,另有部分来自位于美国的雅礼协会。在90年代,约85%的交换生都是来自美国或日本。
原只是擦身而过的异乡过客,他们却在短暂的相遇间编织出延续三十载的情感纽带。今年6月20日,30多位散布世界各地的挚友携家眷重返中大聚首同游,回首青春岁月。

图右:老友们今年6月再从世界各地重返香港,在近10多年间兴建的康本国际学术园再度合影
八号台风下的序章
三十载不渝的挚友,人生难得,更难得是始于仅一年的交会和其间一场台风。1995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到中大交流的关雁𠗕娓娓道来—当年参加迎新活动第二天即遇上台风「肯特」袭港,八号风球下被困宿舍的交换生,索性将枯燥的场合转为「台风派对」,在风雨声中混熟,写下三十年紧密连结的序章。她笑说:「那段被困且无所事事的48小时,让我们有机会深入认识,是我们连结半生的种子。」

右图:关雁𠗕(右)和龙白课因中大结缘,从校园活动中相知相惜,再携手共度人生
关雁𠗕属居美港人子女,年少时对母亲的故乡并无太多想象,母亲却一心盼女儿多认识华人文化,甚至能结交香港男朋友,遂促女儿来港交流。未料关雁𠗕真的在中大交流期间遇见人生伴侣—同为交换生的美国男孩龙白课(Patrick Long)。
爱情与友情萌芽的山城时光
关雁𠗕热衷参与中大举办的各式校园活动—从邵逸夫堂的电影夜、合唱团、社交舞到游学团等活动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当年在乔治城大学主修亚洲研究的龙白课,为学中文赴港交流。与关雁𠗕在山城邂逅后,为了融入她的圈子,龙白课紧随关雁𠗕的脚步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朝夕相对下缘分悄然发酵,最终结为夫妇。

中大岁月亦孕育出一生挚友。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中川崇秀与美国加州长大的黄俊铭在交流期间成为室友。他们志趣相投,同样热爱旅行,至今一起踏遍阿根廷、澳洲、冰岛、东南亚等十多国家,30年来在探索世界的路途上总有彼此作伴。

城市的引力改变人生座标
黄俊铭自小着迷飞机与铁路,15岁初访香港时即被这城市的高效率与活力吸引,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就读工程学期间特意申请赴港交流,再次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毕业后曾在上海、日本、美国工作,黄俊铭最终选择回到香港,至今已在港定居11年。

右图:这次重返中大,中川崇秀(左)特别再拜访王博士,两人在当年使用过的舞狮头前合影,细数回忆中点滴
成龙、李小龙和许冠文主演的电影陪伴中川崇秀成长,这位深受香港流行文化熏陶的日本学生于本科时自费来港交流,在中大学会广东话,又参加舞狮班及各式文化活动,期间认识日后成为妻子的中大中文系本地同学。婚后一家曾返日本,因相信香港能给女儿多元语言环境及国际视野,最终举家迁回香港。如今,中川崇秀的女儿已精通中、日、英、韩等六种语言,他对当年的选择甚为庆幸。

右图:中川崇秀(左一)、黄俊铭(左三)与关雁𠗕(左四)和中大老师(后排)聚餐
旧地重游 青春如昨
30年弹指即逝,今天重返校园,记忆仿如昨天。他们难忘那个没有空调、没有私人电话的年代,黄俊铭回忆,「当时宿舍走廊只有一台公用电话,来电时会有人大声喊:『510房,电话!』。我们如想打电话还得排队轮候,和女朋友聊天时,后面还有几个同学在等候并顺便『偷听』!」
重返校园,黄俊铭发现中大变得更畅通易达,说:「当年我们常靠双腿上下山,现在校园到处是电梯、手扶梯,学生省力不少!」
龙白课接续回忆,那些年宿舍没有冷气,因此大伙儿最常流连长开冷气的电脑室,关雁𠗕也是在那儿注册人生第一个电邮,至今难忘。
由一年过客到成为香港人
短短一年交流,却改变了原本只是过客的青年人的生命轨迹。中川崇秀和黄俊铭为香港的多元与活力留下来,成为新一代香港人。龙白课与关雁𠗕则在中大期间学会欣赏多元文化,拓展跨文化视野。现居美国的二人鼓励两个女儿学习多国语言并体验异地生活。

右图:关雁𠗕(右二)与书院同窗穿上崇基书院服饰合影,为青春留下新回忆
致青春的寄语
回首在中大的一年,关雁𠗕特别感恩中大的老师时常与交换生聚会,让异乡学生感受温暖与关怀。龙白课则寄语未来的交换生来港交流不该只当游客跑景点,说:「要走进本地人的生活,学习语言并与香港人相处。思乡难免,但亲身经历过能遇见全新的自己,这也是最珍贵的收获。」

文/朱韵斐
照片/殷志成摄及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