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覽第六十四期《走進中大》。
過去數星期,中大繼續加強內地合作,並在不同領域向本地及更廣泛地區展示我們的卓越成就。上月底,我很高興率領大學主管人員代表團訪問北京。行程首日,我們參加了由北京校友舉辦的晚宴。中大在內地設有13個校友組織,當中有四個位於北京。這次晚宴令我期待已久,讓我有機會與駐京校友聚首一堂,親自感謝他們多年來不遺餘力地支持母校發展,並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發光發亮,讓中大教育的影響力超越地域國界。
為期四天的行程中,我們參與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包括拜訪國家教育部,與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台辦公室主任楊丹先生及其他教育部代表交流會面,匯報中大的最新發展,並就中大如何有效地配合國家頒布的《教育强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交換意見。規劃綱要為國家未來十年的教育發展勾劃藍圖,中大承諾繼續努力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為國家發展注入動力。訪京期間,我們亦很高興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鄭偉源先生會面,共建聯繫。
我們亦把握機會與中大其他策略夥伴會面,包括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外交學院、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多年來,每個單位對中大各項工作給予強而有力的支持,讓大學能夠透過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為國家作出貢獻。我很高興能與這些長期合作夥伴進行建設性的對話,一起探索合作空間,共謀發展。期待我們的合作在未來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我亦有幸與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的校長會面。數十年來,這兩所優秀學府一直與中大緊密合作,透過教育、研究和創新,共同為國家發展出一分力。誠盼中大與友校能在穩固的長期合作關係上更進一步,發揮各自所長,建設強大的教育體系,助力國家實踐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願景。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2025
一年一度的「泰晤士報亞洲高等教育獎」表揚亞洲區內最具創意及具有卓越貢獻的高等教育成就。本年度,中大建築學院鍾宏亮教授領導的「梅子林復育計劃:透過協作修復推動可持續地方營造的鄉村振興原型」項目,榮獲「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年度研究獎」,成績斐然。這個獲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的項目,旨在活化擁有360年歷史的梅子林荒廢客家村落,為香港及其他地區提供嶄新的可持續鄉村振興模式,充份展現大學透過文化遺產保育研究及探索創新社區參與模式,積極應對社會重大挑戰。衷心祝賀項目團隊勇奪殊榮,我深信這項成就將鼓勵他們繼續開展更多跨學科行動研究,為社會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表揚優秀學者
我很高興出席了中大醫學院馬碧如教授獲委任為李鄭婉芳精準腫瘤學教授的就職演說。馬教授在演說中談及她原本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建築師,因緣際會,最終投身了腫瘤醫學研究。她亦就建築師和醫生的工作分享了獨特的見解,讓我們知道這兩個驟眼看來沒有甚麼共通點的專業,事實上卻圍繞着同一目標,以尋求最好的方法來滿足人類需求為本。這次就職演說得以舉行,有賴捐款人──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有限公司主席、知名建築師李景勳先生及夫人李鄭婉芳女士的慷慨支持。李先生曾為多項中大校園設施的建築工程提供了專業支援,包括伍宜孫學院、康本國際學術園等等,今次他更以其愛妻李鄭婉芳女士的名義設立命名教授席,支持中大教研發展。有趣的是,李先生兒時志願是行醫,甚至在大學一年級時也是主修醫學,但最終卻決定從事建築行業,所走的專業道路剛好與馬教授相反。中大社群衷心感謝李先生伉儷的慷慨捐助,致力推動中大實踐作為公益院校的願景。在他們的鼎力襄助下,中大將繼續站在轉化醫學研究前沿,為社會作出貢獻。馬教授獲此榮譽,實至名歸。我謹向她送上由衷祝福,並祝願她繼續在研究路上發掘無限可能,積極革新創優,推動全球健康,造福更多病人。
我期待在下一期《走進中大》跟大家分享更多有趣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盧煜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