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生揭胃癌標記

中大醫科生研究發現,一種調節細胞信息傳遞的激酶與胃癌有密切關係。三年級醫科生梅津瑋(左)和陳韋諾(中)及研究生陳博南在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的指導下,分析癌症基因組圖譜和亞洲癌症研究組兩個大型胃癌數據庫,發現胃癌患者的STK3激酶水平上升,推翻傳統認為此激酶可抑制腫瘤生長的推論。

為探討STK3在胃癌中的作用,團隊亦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確認激酶的信號路徑,得悉致病機制,為研發消除STK3的標靶藥奠下基礎。

梅津瑋和陳韋諾為內外全科醫學士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三年級生。他們於去年申請參與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的暑期學習計劃,進行醫學研究。這次他們負責揭示信號通路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確立激酶和病症的相關性,並參與了部分功能學實驗。津瑋亦與研究生陳博南一起整理圖片和撰寫研究論文。

韋諾回想當時的學習經歷:「由於疫情影響未能到外國交流,正好得知這個學習計劃,希望趁暑假充實自己,學習更多課堂外的知識。在三個月內,我學會使用常規實驗儀器獨自進行基本實驗操作,實踐了在課堂上學會的知識。另外,我亦從零開始學習編程,處理複雜的分子生物學資料,相信這技能對我在未來的臨床研究或基礎研究有很大幫助。」

津瑋則表示:「研究過程中部分所需知識,如編程、繪圖等,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這又是我首次參與科研,過程可謂篳路藍縷。所幸有教授指導和同儕相助,才得以完成研究。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挑戰不斷,這些經驗將有助我應對未來挑戰,十分寶貴。」

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康偉教授讚揚兩位本科生的表現,他稱:「科研是反覆的驗證過程,需要無比的虛心和耐性。津瑋和韋諾在培訓期間勤奮積極,經常比研究團隊更早回到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生物信息學分析需要縝密的數據整理技巧,他們能夠於短時間內消化和分析兩個大型胃癌基因組資料庫,並熟練掌握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展現出極高的科研潛能及熱誠。」

醫學院於2013年設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致力培育有志科研的醫學生。

醫學院副院長(學生事務)暨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主任吳兆文教授指出:「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技術發展的進步,可幫助我們應付更多未知的疾病威脅和公共衞生風險。過去十年間,我們的醫科生於本地及海外醫學科研範疇屢獲殊榮,部分同學更獲研究獎學金赴海外深造。我們醫學院各專科一直為學生提供廣泛的醫學研究和學習機會,比如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推出的暑期學習計劃。」

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教授說:「病理解剖及細胞學涉及組織學、免疫組織化學和形態學等多個範疇,從基礎醫學到轉化醫學,一向是研究生的主要醫學科研訓練基地。為了讓醫學本科生有更佳的病理學學習體驗,我們於暑假期間為有志接觸醫學研究的醫科生提供額外培訓機會。是次研究成果令我們十分鼓舞,作為三年級醫科生,有能力深入研究複雜的癌症課題,並將成果發表於影響指數逾二十分的國際期刊實屬難得,相信能鼓勵更多醫科生參與醫學研究。」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