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信息疫潮

世纪疫症难挡,在通讯发达的现代世界,信息瘟疫更教人防不胜防。疫症肆虐的三年间,在网络流传的假消息,曾令多国民众陷入恐慌,更有人因听信失实信息,损害身心健康。新闻与传播学院近日推出新冠疫情虚假信息数据库,公众可于此搜索近20万条载有疫情假消息的新浪微博帖文。历时三年开发的数据库,为疫下信息传播立下存照,除协助疫症和假信息研究,也为建立大型数据库提供范例。

假信息数据库由新传学院教授魏然带领的团队开发,为现时最大的疫情假消息中文数据库。其版面和设计犹如Google搜寻器,用家可搜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载有疫情失实信息的微博帖文。输入如「喝茶」和「大蒜」等关键词,相关条目会实时出现,按下就能检视原帖,评论、按赞和分享次数一目了然。团队原打算收录Facebook和推特帖文,但因存取和商业限制,此次未有纳入。

数据库5月中在新传的中华传媒与比较研究中心举行简单发布会,魏教授述及开发原委时说:「这项目缘自我们的观察和研究。假消息的传播,为这场全球疫症平添不少混乱和煎熬。过去三年,这些半真半假的信息削弱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加重众人身心负担。」

魏然教授

「保存这些假信息是重要的,这样后来的人才会得知当时传得甚嚣尘上的,是甚么消息,并有所防备。」他补充,今次疫症看到的假信息,很多在2003年沙士时亦有出现。

数据库的开发和信息搜集,是异常繁复的过程:团队先从内地两个专业事实查核平台的辟谣信息,找到近3000单假新闻,并撷取关键词。根据这些词语,学院研发的社交媒体信息搜集和处理器DMDI Insights爬梳微博,找到逾28万条帖文。帖文经人工智能和人手筛选,得出近20万条,纳入数据库。

「社会心理学有『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指人们希望掌握信息,得到定论,获取知识上的安全感。面对不确定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抓紧信息。」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志裕教授在发布会上说。他解释,当人们以信息释除不确定感,他们便会捉紧它,很难被说服和改变。

赵志裕教授

「疫症中,人们面对很大不确定性,非常渴望得到确切消息。这时,让民众接收可靠和准确的信息,便相当重要。不然,若他们以失实信息释除疑虑,到后来才接触正确的信息或更新,就会很抗拒。」他补充。

新传学院院长朱顺慈教授则称,数据库载有假新闻和谣言的真实例子,举办媒体素养工作坊时,可一一取用,便利教学。

朱顺慈教授

发布会上,魏教授亦指出,假消息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预防和对治疫病的食疗,二是不无阴谋论的病毒来源,三是政策、措施和市面状况,如封城和大型检测安排、口罩和食物供应等。

「这种假消息散播恐慌,杀伤力最大。它显明了谣言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分析,令他们感到生计和健康受威胁。」专研媒体效应三十余年的魏教授如是说。

文/Amy Li
相片蒙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