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如何變身獨角獸?

業內人士分享秘訣

中大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榮獲「路透社亞太區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香港之冠,大學一向重視培育人才,致力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創新產品。中大教職員、校友現已成立四家獨角獸(市值十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成立於2019年底的思謀科技是後起之秀,專注於智慧製造業和自動化領域,由中大教授暨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賈佳亞創辦,他是人工智能(AI)權威,主力研究計算機視覺。AI和計算機視覺引領製造業走進智慧工業的新紀元,在短短十八個月內,思謀科技已經由一家初創企業變身為獨角獸。

一家初創企業能否生存下來並轉型為獨角獸,主要取決於融資能力和商品化的實力。為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並營造校園創新文化,中大創新及企業處(OIE)和香港科技園公司(HKSTP)於5月13日合辦「香港中文大學暨香港科技園投資日」,活動包括網上研討會,以及商業提案會議(company pitching session)。研討會上,日本內閣府智囊原丈人先生和中大校友許嘉先生發表主題演講,分析投資前景、醫療發展新趨勢及融資管理。

在思謀科技擔任戰略、投資及融資主管的許嘉,於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和技術轉移領域馳騁十五年,他以「新興企業的投資致勝之道」為題,從投資者及業內人士角度,為初創企業提供融資秘訣。

SMore ViMo是一個智慧工業平台,可以按各種場景訓練自有模型,包括產線物料追蹤、找出瑕疵、計算物料和不同層面的瑕疵檢測(來源:思謀科技)

在起步階段,初創企業必須展示具有價值的商業模式,籌集種子資金(seed fund)。許嘉建議:「投資者視乎你提出甚麼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克服問題,以及你向目標客戶提供甚麼產品和服務,以此評估營商計劃是否可行。你必須證明你的商業模式可以獲得收入回報。」

他又向與會者分享「整體潛在市場(TAM)」概念,假設一家公司擁有100%市場佔有率,在此情況下的預計銷售額及收入推算有多少。TAM分析可以幫助初創企業找出商機,了解市場競爭格局; 風險投資者則使用TAM來估計其增長潛力。如果一家初創企業的TAM規模太小,則未必能吸引創投公司的資金。

許嘉列出營商致富的四大關鍵:收入規模、收入增長、盈利能力和商業模式。他特別點出盈利能力的重要,公司應以逾 20% 的營利率為目標。「我們審視過四百家科技公司,只有 6% 符合所有標準。如能了解投資者的期望,會有助設定和實現商業目標。」

上述投資者當中,許嘉指出新興產業(例如生物科技及智慧製造業)會較易獲得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注資(來源:思謀科技)

隨着客戶增長,初創企業可能會擴展辦公室、增聘員工,甚至計劃上市(IPO)。香港是生物科技公司的熱門上市地點,日本內閣府智囊原丈人說:「香港擁有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園等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於 2021 年推出,印證了政府銳意支援科技研發的決心。」原丈人是創投公司 DEFTA Partners 的創辦人,曾領導公司在美國、英國、以色列、孟加拉國和日本投資逾一百家公司,其中包括第一家基因治療公司 Viagene。他於 2016 年創立 DEFTA Healthcare Technologies,為研究終身健康生活的科技公司提供企業發展資金。

他擔任日本首相內閣辦公室的高級顧問,一直提倡「公共利益資本主義」。他的願景是為日本建構新框架,將創新技術商業化和工業化,並透過降低稅率和增加稅收,令國家財政再次穩健。

「要實現這個願景,政策創新是一個門路。日本政府採納了我的建議,於2014修訂了藥品法,讓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的藥物有條件地提前獲得批准。批准一種新藥通常需時六至十年,這項法案讓患者更早使用新藥,無需等待全面評估對照患者組別的研究。」

日本內閣府智囊原丈人發表題為「讓每個人健康活到最後一刻」的演講(來源:創新及企業處)

當日逾二百名參加者在演講中皆有所啟發,現場意見調查顯示他們滿意這次活動,亦希望主辦單位定期舉辦同類活動。其後的商業提案會議(company pitching session)有六家中大和香港科技園的附屬公司參加,主要是生物科技初創企業,業務涉及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公司創辦人要向包括醫療和技術投資者的十二人小組,提出融資提案。參與者除了有機會獲得注資,更獲得發展業務的建議。

中大協理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李康善教授說:「中大推動創業和創新精神不遺餘力。今天的投資日僅是一個開始,我們會繼續為各類初創公司舉辦投資日。創新及企業處致力推動研究創新、舉辦初創活動和建立企業合作夥伴,冀與各界協力,將中大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與服務,貢獻社會。」

(左起)思謀科技戰略、投資及融資主管許嘉先生、中大協理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李康善教授、香港科技園投資主管黃賢敏先生(來源:創新及企業處)

文/ Jenny Lau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