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敬悼校董會前主席鄭海泉博士 香港社會痛失英才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董會前主席、資深校友及傑出銀行家鄭海泉博士於8月28日與世長辭,享年74歲。

作為校友和大學管治組織的主席,鄭海泉博士跟中大淵源深厚,並作出巨大貢獻,他的遠見卓識,奠下中大往後數十年的基礎。

鄭博士因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首位華人主席,在社會廣受傳頌。相對他在銀行及金融界的豐碩成就,他在中大求學期間參與社會運動、爭取公義的事蹟,卻少人提及。 「鄭大班」青年時代的往事,正好印證他是香港社會其中一位無名英雄。

1969年升讀中大新亞書院經濟系的鄭海泉,一直關注弱勢社群的苦況。1971年,他與一批大專學生及社運人士攜手合作,為土瓜灣木廠街盲人輔導會營運的盲人工廠工人爭取權益。

畢業30年後與新亞七三年校友重聚(2003年11月)(第二排右二為鄭海泉博士)

1972年3月港英政府布政司署撰寫的報告,鎖定當時就讀中大三年級的鄭海泉為其中一名基於保安理由需要監控的活躍學生。報告認為:「他是位極端激進的學生 (extreme radical student) ,積極參與學運及社運,也與失明工人頻繁往來。」

1973年,鄭海泉在中大畢業,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其後前往新西蘭進修,在奧克蘭大學經濟學系修讀哲學碩士學位。他回港後加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集團財務部,自此平步青雲,先後擔任首席經濟研究員、經濟及業務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財務主管及總經理等職位。

1995年,當時年僅47歲的鄭海泉為首位出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的華人,1989至1991年間,他被借調至香港政府的中央政策組,在中國政府恢復行使香港主權前的關鍵時刻,為港府出謀劃策。2005年,鄭海泉再次締造歷史,成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首位華人主席。

鄭海泉多年來一直與母校保持緊密聯繫,曾任中大及新亞書院校董,2009年更成為首位擔任中大校董會主席的校友。

「中大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值得自豪」

2016年,剛卸任校董會主席的鄭海泉接受《中大通訊》訪問,回顧任內的難忘時刻,對中大使命的認同溢於言表。當時他表示:「中大學生的社會使命感承傳至今,值得自豪。」他提醒中大學生,他擔任學生組織領袖時,儘管與校內教授的觀點時有不同,「但彼此關係密切,互相尊重,這是十分重要的」。

通過聘任沈祖堯教授為第七任校長,接替劉遵義教授(2009年11月)

鄭海泉多年來肩負多項公職,1991至1995年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1995至1997年任行政局議員;1994至1997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港事顧問。他曾任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之程序覆檢委員會主席及香港特區政府首長級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他也曾擔任香港銀行學會理事會主席、中國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地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長遠房屋策略諮詢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薪津獨立委員會成員、司法人員薪酬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等多項公職。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鄭海泉博士對中大的貢獻殊深,橫跨數十年。作為中大資深校友及校董會前主席,鄭博士多年來身體力行,熱心服務母校,令中大發展成香港領先的高等教育院校。鄭博士留下的恩澤將遍及校園,流芳百世。在鄭博士領導下,中大實現多個至關重要的發展項目,發展更上一層樓,當中包括擴充大學書院體制及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鄭博士在中大醫院的創建上扮演關鍵角色,帶領專責工作小組向政府提出申述,倡議建立一所私營教學醫院,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醫療服務。承蒙鄭博士的熱心服務、遠見卓識,以及為實現中大願景作出的貢獻,大學得以長足發展,感激之情難以言喻。我謹代表中大全體師生校友向鄭博士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並向他為中大作出的貢獻致敬。」

代表中大致送紀念品予高錕教授伉儷(2010年2月)

行政長官李家超8月29日發表聲明,對鄭博士逝世表示哀悼。李家超說:「鄭博士是傑出銀行家,多年來推動本港銀行業穩健發展,備受業界敬重。鄭博士致力貢獻社會,曾參與不同政府法定及諮詢委員會的工作,並積極參與公益事務,對香港的文化體育、保護文物以及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貢獻良多。」

鄭博士留下妻子鄭曹志安、兩名女兒及五名外孫。

中大《敬悼鄭海泉博士》新聞稿:https://www.cpr.cuhk.edu.hk/tc/press/mourning-dr-vincent-h-c-cheng/

文/Gary Cheung

分享文章:

你有想說的故事嗎?

《走進中大》園地公開,鼓勵大學各部門及成員投稿,分享有意義、富趣味的內容。

無論你是學生、教師還是職員,歡迎踴躍來稿

截稿日期詳看這裏

(來稿採用與否,《走進中大》擁有最終決定權,並有權刪改來稿及決定刊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