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优秀学者获裘槎基金会颁发奖项

中大理学院三位学者获裘槎基金会颁发奖项,以表彰其杰出科研成就。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助理教授陈衍佐教授获颁「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2022」﹔化学系教授杨英洋教授获颁「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2」﹔物理系教授李泉教授则获颁「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3」。

「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前称「裘槎前瞻科研大奖」)及「裘槎优秀科研者奖」是裘槎基金会最顶尖的奖项,颁授予极具才华及学术成就足以在国际学术界竞争的学者,经多位国际权威科学家严格评审各候选人的科研工作后,选出得奖者。每名「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得奖者可获港币500万元。「裘槎优秀科研者奖」的资助(包括聘请替代讲师费用)上限为港币约300万元。

利用轴海山地球物理数据集 探究海底火山及地震奥秘

「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2022」得主陈衍佐教授

陈教授为地球物理学家,专注研究地震学和火山学。由于大多数地震和火山爆发都发生在海底,因此监测海底地质活动对研究非常重要。位于东北太平洋的海底火山轴海山(Axial Seamount)以结构简单、地震活跃闻名。观测站自2015 年建立至今录得逾十万次地震,并经历过一次火山爆发,预计未来几年会再爆发。今年9月,陈教授联同三间美国大学研究团队在轴海山进行实地巡航,设置多部海底地震仪和水听器,以收集实时数据。

在裘槎基金会支持下,陈教授将利用轴海山独特的地球物理数据集,深入研究海底火山结构,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物理机制,以提高侦测火山喷发的能力,采取及时灾害应变措施。

设计有机催化剂  促进新型药物合成及研发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2」得主杨英洋教授

杨教授为绿色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家,专注研究有机催化剂。许多传统药物合成需要以重金属作为催化剂,过程中会污染环境,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在更温和、更环保的条件下加速化学反应。他设计了一系列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应用于无金属催化反应,包括用于生产高价值的药物中间体,促进新型药物的合成及研发,以及提升生物柴油的生产效率等。

在裘槎基金会支持下,杨教授将利用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把手性和非手性有机催化剂连接,开发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无金属的新型催化系统,令不同的化合物构件更容易获取,从而提高燃料、化学品、药品、染料、颜料和功能材料的生产效率。此研究将加深科学界对催化剂的理解,更可促进高价值化合物的生产。

研发量子传感测量平台 为生物力学及纳米材料研究带来新思路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3」得主李泉教授

李教授为材料科学专家,研究领域横跨能源材料及器件、生物医学。基于金刚石的量子传感具高灵敏度、多功能和高稳定性的优点,李教授及团队成功开发了具高灵敏度的量子传感器及测量方案,使传感测量能与不同真实物理系统接轨,进而解决凝聚态物理、生物医学和能源设备领域面对的挑战。

在裘槎基金会支持下,李教授将进一步开发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压痕测量技术和金刚石量子传感的测量平台,能对不断演化的生命系统,例如活细胞,进行精准的持续监测,并分辨出其形变源于压痕技术施加的力抑或细胞自身的演化,解决一直以来生物力学研究中的瓶颈问题。研究将有助对活细胞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并为纳米材料力学、癌症疗法及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分享文章:

你有想说的故事吗?

《走进中大》园地公开,鼓励大学各部门及成员投稿,分享有意义、富趣味的内容。

无论你是学生、教师还是职员, 欢迎踊跃来稿!

截稿日期详看这里

(来稿采用与否,《走进中大》拥有最终决定权,并有权删改来稿及决定刊登时间。)